第191章 中式英语
他清楚记得,这些年,他火化过画眉鸟、仓鼠、乌龟、兔子、金龙鱼等宠物。不仅是因为宠物主人和这些宠物有深厚的感情,还因为大家开始注重环保。
“宠物死后,随地丢弃和随地土埋,对环境是很不负责的行为。”正在焚烧自己狗狗的蔡水稻说,之前,大家经常看到一些偏僻小道上,扔着死狗、死猪的尸体,还有些不明死亡原因的动物尸体,存在极大危险。它们可能有烈性传染病,还有可能毒物潜藏在它们的尸体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扩散、传播。
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后,余先生和助手杨滇黔除了为宠物主人火化他们的爱宠,他们还会做公益火化,处理那些死在公园或路边的流浪唐小三狗。在他们看来,把它们当自己的毛孩子,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善待。
年复一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又在陆续发放了,通知书到手的那一刻,人人都会有一种释然的超脱。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如今终修成正果。
一纸通知书,饱含着太多的艰辛与汗水,承载着太多的祈望与梦想。
录取通知书,既是一枚苦读的勋章,又是一张远行的车票,还是一份辞别的签证。
从此以后,父子天各一方,母女两地相望。
从此以后,关怀唯赖电话,见面苦等冬夏。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准备送行,送行也就意味着送别。
虽说雏鸟迟早要有离巢的那一天,但真正要离巢时,母鸟总是放心不下,老想多伴一程,再用自己健硕的羽翼为她们挡挡风、遮遮雨。
在准备送别的日子里,期待中透露着不舍,兴奋中流露出忧伤,内心是五味杂陈,无以言喻。
昔日的歉愧,情感的轮回,为人之子时,去上军校,亲邻们都来村头欢快地为唐昊送行,唯有母亲掩面而泣,唯有父亲没有到场。
唐昊当时不解:娘为何要哭?爹为何不送?
还记得一次寒假开学,恰遇暴风雪天气,从村庄到镇上,有一段步行路要走。
执拗的父亲非要送唐昊一程,虽在唐昊的极力劝阻下中途止步,却又立在风雪中痴痴地目送,直到雪絮模糊了他的身影……
当时,不谙世事的唐昊还暗自怪怨父亲这样做“多余”。
为人之父时,送儿子上大学,挥手告别的那一刻,鼻子一酸,瞬间让唐昊找到了当年爹娘送唐昊远去求学时举止“反常”的答案。
深深地理解了,那年冬天,父亲为什么执意要在风雪中送唐昊一程又一程。
上大学时,妹妹说母亲最开心的事儿就是接到唐昊的信,并让人给她读信。
现在想来歉疚难赦,当初,简简单单的能够让母亲高兴的事儿就没能做好。
每次回信,家里都说一切安好,其实唐昊心里清楚,他们这样说是为了让唐昊在校能安心学习。
于是,渐渐地,唐昊也学会了只给家人报平安。
一个春天,唐昊不幸在校出车祸,直到夏天出院,才给家里说。
二十多年后,儿子在大学也偶遭急疾一场,并在同学们的照顾下住了好几天院。可这事儿,直到三个月后的假期里,唐昊们才知晓。
再后来,儿子还学会了跟唐昊们抢着吃硬馒头(放干了,难馏软),因为他知道了硬馒头并不像大人们说的那么好吃。
一个人的成熟,是需要岁月的体验与经历的。
亲情,就是在善意的谎言中渐渐浓化,在瞒忧报喜中慢慢升华的。
曾经的失落,宽慰的唠说
盼孩子长大自立,又不愿他翅硬远飞。期待他大胆去追梦,又担忧他年幼太懵懂。
这种纠结,折磨了无数人,且至今无解。
儿行千里母担忧,别前难解万般愁。炖顿肉、熬次粥,只要孩子喜欢的,就让他吃个够。
总嫌衣被不够厚,总恐叶落不知秋。行李备了一兜又一兜,生怕哪里有遗漏。
送行的路上,一会儿揽揽肩,一会儿摸摸头,一会儿又把想起的事儿塞进孩儿的兜儿。
行李,娘来背,爹来扛,就想省省孩子的小肩膀。
分手的那一刻,千叮咛,万嘱咐,拉着孩的手,就是不愿丢。
告别的那一幕,忧戚戚,酸楚楚,泪水想止住,就是止不住。
千万里的人生路啊,从此全靠孩儿自己走……
送别后的日子,是一段难以适应的空寂聊萧。好在现在电话、微信、视频都很方便,虽远在天涯,感觉却近在咫尺。
不象唐昊们那个年代,往返一次书信需要十天半个月。
孩子们刚到大学时,人生地不熟,最初,一天一个甚至几个电话往家打。
三个月后,可能一周一个电话。
半年过后,可能一个月一个电话。
一年过后,你不主动给他(她)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