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占城稻,赵姬的召唤
子游召集了博士,将自己的默写出来的《三字经》、《弟子规》和《千字文》拿出来之后,这些博士的反应和理事殿内的人一样,一个个呆愣在原地,但是很快这些儒家弟子便用狂热的眼神看着子游,他们知道这是孩童启蒙的读物,如果这样是传播出去,他们儒家的影响力将会得到空前的提升。
但是看着那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众人的眼神又变得有些奇怪,你可是师从性恶论的荀子啊,说出这种人之初性本善的话对吗?
子游看着其他人异样的神色,开口解释道
“这是给小孩子启蒙的,老师说的性本恶指人天性是恶,所以需要后天的教育让其控制自己的本性,遏制天性的恶,变成好人,而这个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只不过是为了让孩子们认为自己天性是善的,从而去当一个好人,只不过是教育手段罢了。”
“先生大才!”众人行礼。
一群人围绕着这三部启蒙经典开始讨论,将其中一些不押韵的地方修改了一下,随后一个秦时般的《蒙学》就装订完毕了,子游上报了嬴政之后,嬴政也是惊为天人,随后召集了群臣开始商议推广蒙学的问题,秦国也有着大大小小的官方学校,只不过这种学校一般而言都是有钱有势的人才能上的起,普通的百姓还是上不起,只不过儒家入秦很大程度上靠着私学解决了这个问题,推广蒙学自然绕不开这些人的私学。
“臣建议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私学纳入官府体制内,由官府提供支持,聚集这些人,开办让普通人也读得起书的乡校。”李斯提议道。
入秦的大量儒家弟子其实并非都是适合当官的,其中有些人也偏爱教学,总的来说一些被淘汰的人也为了能够在秦国生活下去,除了家里人的支持外,也会选择接受朋友的邀请,前往地方当老师,他们也不会教导什么高深的儒家理念,而不是最简单的识字和道德教育,也因为这是自发的所以得导致都在一些比较繁华的地方,出现了关中私学数百,而其他地方无私学的情况,也因为这是自发的组织,其中也有些混乱,也常常和官学产生冲突。
以前的秦国之所以举办官学,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但是因为老师有限,所以无法普及整个秦国,但是如今大量儒家弟子的涌入解决了这个问题,秦国的官吏数量有限,多余的人如果由朝堂统一派遣到地方教学,也算是物尽其用,这个时代老师可是很有威望的,在地方一个乡校老师的地位比三老还要高。
嬴政思索了一番觉得可行,刚要说话,治粟内史便站出来高声说道
“臣反对。”
所有人有些诧异的看着治粟内史,要知道这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你这么光明正大唱反调不要命了?你没看到大王的脸都黑了吗?治粟内史面露无奈的解释道
“大王息怒,臣并非说这件事不好,如果在地方开办大量的学校的成本太高了,先不说开办学校需要的资金,就是养活如此大规模的老师需要多少的粮食和负担。
秦国如今又需要对外战争,肯定无法分担出如此之多的粮食,若是对百姓收取学费对于百姓而言更是负担,百姓一年到头恐怕也没有更多的余粮在,一般的孩子,在六岁便开始陪着父母入田地帮忙,十二便开始处理农活,十六正式成为家里的主力。
恐怕乡校开办起来去读书的孩童并不会多,总体来说大规模的开办乡校成本要远大于收益。”
“可以逐步取代,可以先在郡县中设置,让郡县当地承担一部分成本,再有收取稍微的学费,剩下的由朝堂承担,治粟内史是否觉得可行?”李斯继续说道。
“如此倒是可以,但是郡县之内已经有了官学,再开办私学倒不如改制官学,启蒙之事并不是现在就能做的,这件事还请大王诸位朝臣仔细考虑。”治粟内史说道,他掌握了秦国的财政大权,刚才李斯提议的时候,他就想过如果开办全民启蒙需要多少钱财,秦国朝堂是否承担的起,结果是秦国承担的起,但是付出和收益不匹配的,因为百姓们读不起,肚子都填不饱谈何读书启蒙?
嬴政也开始考虑这件事,如果秦国没有对外的一统天下战争的确可以开办启蒙学校的事情,但是一统天下就在眼前,如果在大规模的开办启蒙学校的确会让秦国财政紧张,甚至出现大的问题。
“可以逐步推广,如果只是启蒙的话,可以让儒家弟子们去做,他们个人去做即可,让当地官府负责他们的住宿饮食,从点开始等到朝堂有足够的能力再推广开来。”嬴政说道,一举让整个秦国启蒙是不可能的,可以逐步开始,让一些富庶的地方率先,这也是无奈之举,也是必经之路。
治粟内史思索了一下认为可行,他怕的是李斯和嬴政都上头了,为了政绩和名声直接推广整个秦国,如果一步步来让他也能接受于是说道
“如果逐步而来,臣认为可行。”
“那这件事便如此决定了,这件事由仲父和廷尉负责,诸臣相辅。”嬴政说道。
“诺!”子游也从走神中醒悟回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