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其一)
平旦气清,新鲜的露珠依偎在翠叶上,看似甚是亲密,可一有轻风助力,露水便会毫不犹豫地抖落下来,粘上过往行人。
男子肩膀早已湿了一片,早晨山里湿气重,加上山中树木丛生,再走一会儿,可能浑身都要湿透了。
此地名为凤梧坡,传说有人在山中见到过凤凰栖于梧桐枝头,故取名凤梧。
可那都是些故老相传的山村野史,这里其实就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梧桐山林,只是毗邻丽泽镇,离刺桐城只有一百许里,只要翻过几座山,就能望见城郊,所以许多商人旅客会选择走这里前往刺桐城。
虽说不是官道,但平日里也能看到不少车马。
男子名叫周俊龙,是丽泽镇中的捕快,之所以清晨入山,是因为昨夜进山砍柴的樵夫来衙门报案,说是在林子里发现十多具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樵夫哪敢多瞧,慌忙逃出林子,一口气从凤梧坡奔回了丽泽镇。
一下子在林子里发现十多具尸体,原本在这个平静的小镇上,怎么说都能算得上是件大案子,可报案的樵夫叫做于三,镇上的人都认识,是个实打实的酒鬼,平时说话就颠三倒四的,更别说是大晚上,保不准看走了眼,把躺地上的熊瞎子当成尸体了。
所以老捕头也没当回事,更没去衙里跟县令请示,只是差了刚调来镇上的周俊龙,等天亮了前去查看一番。
周俊龙过完年刚满二十四,虽说相貌谈不上英俊,可他身长八尺,又生得熊腰虎背,特别是那对丹凤眼,生得极为漂亮,眉宇间透着一股凛然正气。
他早年投师于少室山下龙虎武堂,是“小开碑手”刘雪根为数不多的几个记名弟子之一,无疑是个外家功夫好手。
辰良王朝接管江湖后,下令百姓不得习武,天下武功皆臣王权,于是大批江湖子弟涌入庙堂、军伍。
原本在江湖里颇有地位的豪杰都能捞到个一官半职,虽说大部分都是些挂名官职和杂号将军,无甚实权,俸禄跟名头却都不小,但相应的,朝廷需要他们卖命的时候,他们也得义不容辞。
而像周俊龙这类小鱼小虾,便被下放到各个县,从最低的衙役做起,从此鲜衣失色,怒马、快意江湖不再,唯有岁月静好,相忘江湖。
如果不想辜负这身武艺的,对那刀口舔血的日子念念不忘的,那就去投身军伍,为辰良镇守国门,北驱鞑虏、东斩倭寇,西拒鬼戎,南抗蛮夷。只要侥幸不死,等着他们的就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和滔天权力。
所以近年来,也不乏大批江湖上的能人异士,以性命做赌注,横刀跃马上,马革裹尸还,去博那半世的险中富贵。
周俊龙为人耿直,师父常说他是“一根筋”,认死理。从小就数他练武最勤快,也最肯吃苦,几个师兄弟中,虽然他不是天赋最高的那个,却一定是底子最扎实,最深厚的那个。
也正因为这个性子,他跟官场总是显得格格不入,其他师兄弟早已升迁到州、府上做事,最不济也是一县的捕头。
只有他,混了三年,仍旧在小镇上做个可有可无的小捕快。
同僚们也不待见他,年纪轻轻,做事却古板得要命。
每月初,捕头分发商户们按月缴纳的“献金”,只有他分文不取,起先大家还以为他只是胆小怕事,怕收了钱耽误前程,其实这事在各个州府都已见怪不怪,甚至算是个不成文的规定,在一些偏远的州府,吃相只有更难看。
但时间久了,这家伙依旧分文不取,甚至在县令面前告了他们一状,搞得县令大人也挺为难,只得各打五十大板,告诫众人收敛一些,也委婉劝他,同僚之间,没必要去撕破脸皮,弄个你死我活的。
没想到这个愣头青来了句:“余独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好嘛,这一句把县令大人也算骂进去了,县令一气之下,随便找个由头把周俊龙下放到镇上,重头从三班捕快做起,并私下里吩咐镇上的捕头好好“教教”这小子怎么做人做事。
这也是为什么老捕头只派他周俊龙一人大清早去凤梧坡,查这案子。
周俊龙倒也乐天,生性豁达的他也不恼,既来之则安之,认认真真做好分内事就够了。
他不像寻常江湖儿女,头顶青天白日做着遥不可及的大侠梦,也不似那些平头百姓,终日算计着柴米油盐,浑浑噩噩走过一生。
师父曾问他以后想做什么?还是少年的周俊龙负手望天:
“我只想走出去看看,看看咱们辰良王朝,两京十三省,看看这片偌大的江湖。”
不曾想,十年韶光,周俊龙从青葱年少到正当风华,但那片江湖,早就不复存在了。
周俊龙吐掉衔在嘴里的芦苇杆,悠悠叹了口气。
“这样的江湖,真是无趣呢。”
走了快一个时辰,在坡顶绕了三圈,也没发现樵夫说的尸首,看来真是这于三喝醉了酒,乱吹牛皮,回去得跟这厮好好说道说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