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王守仁(六)
着黄河开刀。
直接将本是沃土的地方折腾废,还填进去不知道多少百姓的命。
若是王阳明也如食古不化、自命清高的人一般,那他的理论便成为笑话,他之所以悟道,便是因为他此后都在践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始皇帝看了眼扶苏,突然想到自家儿子过往一直被儒家教导着仁义,可他说的那些仁义真的是对百姓仁吗?
也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深入到国策实施的地方,所以说出来的话都带着理想化的愚蠢。
扶苏还不知道,他父王准备换个地方叫他体验生活。
当官是治理一方百姓,当皇帝是治理一国,不过是范围不同而已。
若是扶苏不先练练手,日后如何能承担起重任呢?
对于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许多人接受良好,毕竟各司其职。
朝廷各个划分各个部门不就是因为如此嘛。
赵匡胤没想到这里面又有他家的事情,听到黄河改道三次,他都无奈了。
第一次错了你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脑袋真的被狗吃了吗?
林书:没办法,他们对辽军太害怕,反正只要不是辽军打不过,折腾内部怎么折腾都无所谓。
反正他们又不会是被冲倒的房屋,又不会是被淹死的百姓。
【王阳明的著作研究的人很多,我先声明没有度过,因为这是他后来布道教化过程自己写的,稍微有些晦涩难懂。
但他的做人之四要我能看懂。
第一是立志,人生首要的任务是立志,因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其实就是“知”的过程;
第二是勤学,有些聪明的人或许不需要,但大智慧一定需要。按照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伴随的便是行,行就是我们人在社会一辈子的行为,也就是学;
第三是改过,他认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这其实也是儒家的思想,圣贤也不能无过,所以不要把圣贤捧上神坛,他们怕是活着都不好意思被你们这么捧着;
第四是责善,这里讲的是朋友之道,忠告而善道!做人还是得有点情商啊,朋友都得委婉别让人下不来台,不熟的人可就更别劈头盖脸就是给人家一顿。】
一群人连连点头,百姓总算是能听懂了。
别说,之前说的那一大堆,还真给他们听出来点困意。
现在能听懂,只觉得,这圣人说得确实很有道理啊,最重要的是听得懂。
儒家:知道了知道了,别什么都带着我们,我们儒家现在就跟北宋一样,被你挂在嘴边念叨,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多喜欢我们呢。
林书:我那是爱之深责之切啊。
儒家:那你对始皇帝的爱可不是这样的。
林书:你们不一样。
儒家:……
董仲舒听着天幕的话,眼神一直变幻。
本来的罢黜百家现在肯定行不通,那么接下来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在百家中争夺儒家的不倒位置。
天幕这些次无论是对儒家的好坏他都全部记录下来,不管天幕如何说,提的多起码他能修改的地方就多。
只能说,不愧是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