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草原丝绸之路(7)
【需要纠正一点的是,走丝绸之路的并不一定就是官方组织的商队, 像是个人也是算在内的。】
【我们把这些老祖宗们称作东方旅行家,挑几个出名的介绍介绍。
第一个是法显西行。
法显是我国古代高僧之一,他西行的目的也很直接,就是为了追求更高深的佛法。
法显是“十六国”时代的人,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时候有多乱,自幼出家,人家学佛法学得求知欲爆棚,本土的佛法已经不够他学习了,决定往天竺去学习。】
不少纨绔只觉得这人可真是叫他们胆寒,怎么有人学佛法都能学出来个无止境啊,是非得逼死他们啊。
【法显西行确实是一路艰险,都不说战乱,光是他经过的地方都叫人佩服。
从长安出发翻越陇山进入鲜卑建立的西秦,然后经过青海东部顺着河西走,运气不好还遇到战乱,能活下来真是命大。
法显没放弃,继续往西接着走到了敦煌,然后到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白龙堆沙碛,什么标识都没有,只有人的骸骨。
穿越罗布泊地区,现在听着都觉得难以想象,法显到达一个举国信奉佛教的小国,国家上下佛像有4000多座。
法显西行的路没有停止,沿着天山走,穿越塔里木河,越过塔克拉玛干大沙碛,啧啧,人家这才叫大师啊。】
一群人看着上面从未曾涉足的地盘,那些完全没听过的地标叫他们看到更宽广的时代,对于天幕的话很是赞同,这高僧武力值肯定不错,居然能走这么远,还都是些艰难的路,身上真是有大气运啊。
只有一些“高僧”很无奈,前辈这么内卷,叫他们很为难啊,一大把年纪了,叫他们去学习西方佛法,也没这个折腾的命啊。
【法显一路上在哪看到能学习佛法的地方就停下来,一路上走走停停,通过印度总算到达了天竺,本来到此就是他的目的地,但人家高僧到底是高僧啊,真就是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还要继续,学无止境。
还到了海边乘舟到了狮子国,等到最后东航回到故土,已经是十四年以后了。】
刚刚还意动和不服气的人都偃旗息鼓,十四年,他们能活几个十四年啊。
哪怕是不信佛法的人也对法显佩服,在外面十四年,还真有人对佛法研究得如此专心透彻啊。
不少信佛得人都觉得可惜,怎么他们就没见到这样得高僧呢?
一听就很适合他们礼佛参拜啊。
【法显回国后,相应的《法显传》就出现了,又称《佛游天竺记》或《佛国记》。
高僧没白走啊。】
刚刚熄灭的心思又点燃了,居然还出书,还传世了。
这就很叫人想要拼一把啊。
【介绍的第二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师啦,我们更加熟悉的名字是唐僧,时间点在李世民当政的那会儿。
玄奘到了长安以后发现佛典之间相互矛盾的地方很多,得不到解决决定去佛教本土的天竺求得答案。
高僧确实是高僧,反正玄奘就靠着苦行,一路上走的路比大唐军队打得都要远得多。
反正最后等到玄奘回来,二凤直接要求人家将这段经历写下来,成书后并不只是简简单单得游记,很好的保存了当时西北周边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还有宗教等宝贵资料,哪怕是在大唐官方都没有详尽的资料。
后面明朝吴承恩老先生写的《西游记》就是将玄奘和神话相结合,不过比起那里面别别扭扭一股窝囊劲的唐僧,咱们的玄奘大师肯定是更加吃苦耐劳、为人正派啊。】
玄奘:别别扭扭?窝囊劲?
他疑惑的看了眼自己还算是健硕的身材,毕竟若是文弱,在古代根本无法苦行,本来环境就艰苦,身体还不好哪里能活得下去。
吴承恩有点心虚,可看了看现在差不多成书的小说,就这样吧,左右玄奘法师名头已经很大,不会被他的小说误解。
朱元璋:为什么每次到他们明朝的文学艺术方面,就有点……怪难为情的,是不是真读傻了,没有点文学天赋,都是写小说。
倒也不是歧视,但摆到面上来说总感觉有点不对劲。
【细细算起来,好像基本都是宗教人员打头阵,不单单是中原往周边去,外面传过来也是宗教。
也可能是各自的文化不同,毕竟往西边走,许多都是政教合一的体系,哪怕宗教没有达到那么高的地位,可在周边国家,他们的信仰确实凌越在皇权之上。
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打听打听别人家的政体是如何的,总归别当瞎子聋子,哪怕是不学习,好歹也记载下来,别叫我们还得到处“捡破烂”。】
政教合一?
一下子挑起了许多人敏感的神经,原来如此,就说为什么那么多小国,原来还有这方面的因素。
而听到此话,有些心思活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