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寻良将
王永这段时间一直在训练部队,鬼子经过徐州会战第一阶段失败后,已经开始重新部署,已经是蠢蠢欲动开始再次进攻津浦线,占领徐州。
王永在郭村驻地迎接了一位未来国军的名将-孙立人将军,现在孙立人才刚刚伤愈,前段时间在淞沪战场受了重伤,最后被宋子文送到后方王之淮开设的医院救治。
知道一些后世消息的王之淮,自然留意到这位目前还算默默无名的未来名将,现在税警总队还没有重建,于是便打通了与宋子文的关节,再加上这段时间王永五战五捷,算是有了一些知兵的名声(其实纯粹就是武器碾压),家中有钱,重情重义,与国军不少将领也有交情。
这才让刚刚身体痊愈的孙立人来到了郭村驻地瞧一瞧。
当孙立人来到驻地,见到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即使他接受过西点军校培训,见过美军的装备,还是被江苏保安军的装备吓到了。
好家伙,数十辆坦克装甲车在田野里面狂奔,数千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正在接受训练。
营房里面一门门火炮,正在接受保养,不时还有很多卡车拉着一箱箱的物资弹药进进出出。
即使他领导的稅警总队再有钱,可是那毕竟只是一支警察部队,对比这支强大的拥有装甲兵的军队,还是相差甚远。
孙立人的到来,让王永异常开心,亲自陪同孙立人去各处参观。
当孙立人在这偏僻的江北乡下,居然看到了好几家兵工厂,还有藏在茅草屋里面的油井,孙立人决定留下来,哪怕只是做一名普通的连长都可以。
他在王永的身上看到了一丝希望,他有钱,有背景,关键还有外国的背景,虽然自己也算是美丽国回来的,可是一对比,差距就不是一点半点。
然而结果出乎孙立人意料,他本来只打算做个团长,旅长就很好了,哪知道王永直接提拔他做保安副司令,并且给他要来一个少将军衔,这让孙立人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到底是留学西点的高材生,他来到保安军之后,又将自己那些留在稅警总队的属下全部找来,而且还请了很多西点的同学过来帮忙。
王永现在非常需要人才,我党的人员太过显眼,特别容易遭到最高层的关注,只能在别的地方寻找。
当王永得知这一世,依然驻守四行仓库掩护全军的谢晋原团长,和他的一些部下到现在还被困在租界的孤军营。
想着后世谢团长悲惨的命运,原来蒋怕西洋人,西洋人怕倭人,结果虎胆如斗,凛凛然视倭军如鼠辈的“八百壮士”就这样不明不白,束手就擒,最终造成谢晋元的惨死和名振天下的孤军沦落为倭军的苦役,大部分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王永决定使用自己的能力将这帮英勇作战,最后却落了一个客死他乡的华夏军人救出租界。
不过现在军统已经有消息传来,说鬼子的情报部门已经注意到自己了。
特别是金陵保卫战时期,自己在江边太高调,给国军提供太多的武器弹药,而且自己和太爷爷不愿意卖药品给鬼子,早就引发了他们的不满,现在已经打算对自己动手了。
谢晋元,字中民,广东省蕉岭县人,生于1905年4月26日。父亲谢发香是小商贩,母亲李氏是渔民的女儿。
晋元少年时好下棋,善书法,爱读书,为人憨厚、刚毅、果敢。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值华夏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时期。
清政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直至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生灵涂炭,沉重的民族灾难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侵略者仇恨的火种。他把岳飞的“精忠报国”作为座右铭,立志为国献身。
1925年,谢晋元在声援“五卅运动”示威大游行的斗争中,目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暴行,进一步认识到封建军阀作乱,人民不得安宁。
同时,也看到了人民的革命力量,看到了黄埔军校学生参加示威游行。
于是,谢晋元毅然投笔从戎,并赋从戎诗一首:“河山破碎实堪伤,休作庸夫恋故乡。投笔愿从班定远,千古青史尚留芳”。
1925年12月,谢晋元从国立广东大学(今国立中山大学)毕业,转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先入步兵科,后转政治科,是政治大队第三队学生。
1926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北伐,就读于黄埔军校的谢晋元提前毕业,参加北伐战争。
正式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直到最后坚守四行仓库,在这座承继国人最后希望的仓库与倭军血战四天四夜,毙敌300多伤敌无数,自身只损失数十人。
最后奉命撤入租界,原商定通过沪西返回部队参加战斗,不料租界当局屈服于倭人压力,违背诺言,将八百壮士解除武装,羁留在胶州路星加坡路口(今余姚路)一块15亩的空地里。
四周以铁丝网围困,派了“万国商团”的白俄兵看守,上海市民称此为“孤军营”。
谢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