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陈友谅的等待
回到江州的陈友谅暴怒不已,失败对于这个有着极度自尊心的王者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尤其是兵多船强的形势下,这种彻底的失败更是无法接受的。
“康茂才这个叛徒,竟敢欺骗于我,来人,派人去其家乡,将其全家杀掉,一个不留。”陈友谅恶狠狠地安排下去,眼睛里满是怒火。
没想到,朱元璋将康茂才的一家拿来作为传递假消息的筹码,阴差阳错之下竟然救了康茂才全家。
康茂才通过同乡知道陈友谅的所作所为时,顿时一阵感激,发誓要好好为朱元璋效力。
陈友谅短暂休整,便不断通过强大的战舰攻击朱元璋。
十战九胜,陈友谅终于恢复了信心。
上次的失败只不过是轻敌而已,下次绝不会让你这个放牛娃再有活命的机会。
陈友谅像一只老虎,静静等待着时机,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一个可以彻底击败朱元璋的时机。
就算是洪都的将领叛变,投降了朱元璋,陈友谅都忍住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殊不知,洪都将会成为陈友谅的梦魇。
至正二十三年,被朱元璋占领多座城池的张士诚卷土重来。
此时的张士诚已经投降了元朝,率领五万大军突然向朱元璋的邻居刘福通发起猛攻,直逼安丰城。
刘福通和韩林儿来不及撤退,被困城中,存亡危在旦夕。
绝望之下,只得向朱元璋求救。
“元璋吾弟,今吾王与吾被困安丰,危在旦夕,还望念在吾等同为红巾军,发兵来援。吾感激不尽。”
朱元璋升帐议事,首先说出自己的想法道:“本帅原为红巾军,韩林儿乃是本帅的皇帝,且安丰为应天北面的门户,如果失守,张士诚胸襟窄小,当年战败之事,必然怀恨在心,挥师南下,应天危矣。”
众谋士纷纷点头。
此时,一名面容清秀的军中主簿从后排走出,恭敬行礼道:“元帅此言差矣,安丰失守事小,我军营救之时,陈友谅趁机来袭,我军两面受敌,必陷入两难之地。再者,韩林儿乃红巾军之皇帝,如若救出,元帅是否要将应天拱手相让?”
“帐下主簿姓甚名谁?”
“在下刘基,字伯温。”
听到这个名字,高志云腾的一下站了起来,仔细审视着面前这个谋士。
上知天文、下至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都是后世对刘伯温的赞美之词。
且刘伯温所提之理由,句句切中要害。
奈何朱元璋骨子里还是有一种封建社会赋予的愚忠,当仁不让的认为皇帝必须得救。
在高志云的眼中,刘伯温所言确实是对当今形势的最佳判断。
韩林儿确实是个烫手山芋,如果营救出来,难道要把主帅之位让出来吗?
所以让他自生自灭更好,如果被张士诚杀害,为君报仇也变得出师有名。
无奈,多次的胜利让朱元璋开始变得执拗,开始相信自己的决定都是正确的。
高志云深知难免有此一劫,才能让朱元璋转变思想。
“徐达,整备军队,两个时辰后出发。”
“元帅,万万不可,否则会铸成大错。”刘基竟然死死抱住朱元璋的大腿,阻止朱元璋的离去。
“来人,将刘基拖下去。”
两名士兵连忙架住刘基,拖至军帐之外。
刘伯温仍不放弃,边走边喊着“万万不可”。
朱元璋离去后,高志云找到了披头散发的刘伯温,拱手道:“先生,委屈你了。”
“军师,不敢当。”刘伯温看清说话之人,连忙行礼。
“先生所言,实有先见之明。不过,元帅既然决定,也有自己的道理。我等既然无法劝服,唯有做好万全准备。”
刘伯温微微点头,思索补救之法。
朱元璋出发之时,陈友谅便收到了消息,他并没有选择出击,而是像一个狩猎者默默地观察着当前的局势。
朱元璋抵达安丰之时,张士诚的军队已攻入安丰,刘福通和韩林儿且战且退。
“元璋吾弟,你终于来了。”
此时的刘福通满脸是血,身边的士兵仅剩一千左右。
面对汹涌而至的敌人,农民出身的刘福通竟然选择了断后,带领一千士兵拼死抵抗。
敌军士气正盛,朱元璋只好护着韩林儿撤退。
行军一天一夜,终于摆脱了张士诚的大军追击。
看着眼前的韩林儿,朱元璋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想过很多结果,但却得到了最坏的结果。
安丰没有守住,刘福通战死,韩林儿这个皇帝还被自己带在身边。
朱元璋想到了刘伯温的建议,心中顿时对此人的见识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