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户籍和路引
刘志勇等人自从见到了李相夷大发神威,以一己之力从狼口中救下了他们,就对李相夷感激不尽。尤其是知道李相夷打算到扬州后,就更高兴了。
毕竟出门在外身边能有一个武功高强的人,那安全感立刻上了一个台阶。
何况这样的一个人,又长得好看,进退有度。
就这样李相夷和刘志勇一路同行,也知道了他们从北方来,听说“扬州雄富冠天下”“商贾如织”,各地商贾和货品皆汇聚于此。
就想把货物运到扬州的楼外楼卖个好价钱,再买一些新奇珍贵的东西带回去。
刘志勇的父亲早年参军,跟随先帝四处征战,习得一身武艺。后来受了重伤,拿了一笔抚恤银子就回乡娶妻生子。
有了妻儿后,刘父想要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恰逢先帝主张南北互市,刘父就和人组建了一支商队,带着北地的皮货南下,小赚一笔。
刘父就送了儿子去学堂,想让他识文断字,日后做个账房先生,或是给人代写书信,不必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谁知刘志勇学了几年后,便偷偷跟着父亲走商,被发现时已经过去三天了,也不好为了他一个人回去,索性就带着一起出发了。
刘志勇对经商也确实有几分头脑,而且习得父亲的一身武艺,刘父见他真心喜欢,也没有阻止,还给他牵线搭桥。
刘父联系了他以前在军中的袍泽,如今在扬州的楼外楼做事。这次已经是他们第二次过来了,上次是去年赶在年前回到北地了。今年开春,又赶紧带着攒了一个冬天的皮货和在山上采摘的药材,想要卖个好价钱。
中间刘志勇还提到幸好他们出发前到官府报备,拿到了路引写明了事由和前往地,专门打点了一二,将前往地写的更远了一些。
因为路上听说当今之前筹备建造的大船成功了,在东海开了海运,还有不少外邦人前来,带来了不少好东西。
李相夷听到他们提到路引,才想起自己一直忽略的事情。
当初他和师兄被师父师娘收养后,一直居住在云隐山,但也不是避世不出。虽然朝廷对江湖人士管理不严,但是对普通百姓还是建立了户籍的,平时出个远门都需要路引。李相夷自然也是有户籍的,只是他自己是户主罢了。
可是在这里他是突然出现的,自然没有户籍。之前在秋水城,朝廷管辖不严,后来经过的城镇主要是一些江湖门派管理也比较松散。毕竟刀剑无眼,江湖纷争难免死人,人多了少了不好查证。
但越往东,朝廷的把控越严格,武林人士也不能在城里随便出手,一旦动手死了伤了都是要被抓进大牢的。
人身安全有了保障,不用担心自家的生意下一秒就被哪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给打砸了,有冤可理可诉。
这也是刘志勇等人敢千里迢迢南下走商的原因,生命安全有保障。不然,到处贼寇横生,不小心掺和进了武林争斗之中,谁还愿意离开家乡。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李相夷想要到扬州去,不管是什么身份,都要有个来历。
刚好碰到了刘志勇,李相夷就试探性地提了一嘴,说他之前一直在山上住,这次是偷偷溜下山的。半真半假地说了他的情况,然后就问刘志勇户籍路引都没带,能否进入扬州城。
刘志勇本就觉得李相夷是私自离家,猜测他可能怕人发现真实身份。刚刚又救了大伙性命,就说让李相夷和他们一起进城。
进城后,到官府问一问,使点银子,就说他是一个不知名的门派中人,想来扬州见识见识,看看能不能给办一个临时的身份凭证和路引。
但刘志勇也告诫李相夷,万万不可自恃武艺高强,在扬州随便出手,遇到事情直接找巡街的衙役。
之前也有武林人士杀人后,逃到扬州,以为可以凭借官府拦住找他报仇的人,结果人家直接击鼓鸣冤,后来查清真相后,那武林人士直接被判刑,当众斩首。
“那之前无锋灭了不少门派,杀了很多无辜之人,朝廷为何不管?”李相夷听到这里有些奇怪,既然朝廷也会对那些滥杀无辜的江湖之人判刑,为何不管无锋呢?
“那些武林门派成立多久,朝廷又建立多久啊?先帝带兵打仗的时候,也有不少武林门派追随,但是后来朝廷封赏时,他们大多都回去了,不愿意接受管束。当初打仗只是前朝末帝太不得人心,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武林中人也希望天下尽快平定下来。”刘志勇喝了口酒说道。
“那些武林中人个个行事只凭自己的心意,以自己的好恶做事。一言不合就动刀动枪,打砸人家的摊子也不赔偿。大家辛辛苦苦种的地,养的鸡鸭,摘的果子,他们骑马踩踏了也不管,最后大家都是自咽苦水。”一旁添柴的汉子插嘴道。
“二牛,还记仇呢?”
“可不是,当初二牛和人一起辛辛苦苦采摘的蜂蜜,分了他一小块,还没来得及尝一口,就被一个路过的人骑着马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