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前情
李相夷离开云隐山时,只带走了师父赠予他的长剑少师,想要靠着一人一剑行走江湖。
没成想,还不等他挑战万人册排名第一的血域天魔,名扬天下或者和师兄一起扫平天下不平之事,就先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李相夷在这里举目无亲,任是他武功如何独步天下,也不敢以一己之力抗衡天下人。
只是在他还没有完全摸清楚这个世界的情况和规则时,因为救了一个人,而对上了无锋,提前站在了无锋的对立面。
从无锋手下救了本该被灭门的孤山派,李相夷并不后悔,即便他离开孤山派后一路遭到了不少追杀。
但是他一路以来的所见所闻,让李相夷对无锋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也更加坚定了他想要铲除无锋的心思。
无锋一日不除,江湖一日不宁,更重要的是会有更多无辜的普通百姓受到牵连。
李相夷离开孤山派后,直奔扬州,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来,李相夷自创的内功心法——扬州慢。“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李相夷有他自傲的资本,许多人在他这个年纪还在学习家传武功秘籍或者为了一套功法打破头,他已经可以自创内功心法——扬州慢,轻功——婆娑步,剑法——相夷太剑。
扬州对李相夷是有特殊感情的,不然他不会用地名给心法取名,大可像他的剑法一样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或者像婆娑步和醉如狂三十六剑一样,用来形容轻功和剑法施展时的状态。
二来,面对无锋这样一个江湖唯二的顶尖势力,能和无锋对抗的宫门,面对无锋的挑衅,都快打到家门口了,也只会被动防守。
李相夷初来乍到,既无权势名望,又无钱财人手,他单枪匹马找不到无锋的藏身之处,只能一次次杀掉那些要杀他的人。
其他门派畏惧无锋的手段,轻易不会出手,能勉强保持中立已经算是不错了。
赶来扬州的路上,李相夷手中的银两是只出不进。
每次解决完那些杀手后,李相夷都要赔偿因为他和人打斗毁坏的房屋、桌椅等财物损失,以至于他后来只能选择一些偏僻的小路,实在是没有钱赔给人家了。
而且看到那些人对江湖人动不动就打打杀杀的厌恶,事后收拾残局的怨声载道,李相夷也有些沉默。
原本还锋芒毕露的他,到了扬州时,已经不再将他想要匡正江湖的理想时时挂在嘴边,而是放在心中。
因为他这一路见识到了左右逢源的墙头草、笑里藏刀的伪君子、阴狠毒辣的真小人,但更多的是自顾眼前的普通人。
他们没有什么称霸江湖的野心,也没有要名扬天下的豪情,每天只是想着孝敬老人,抚养子女,好像能够吃饱穿暖就已经让他们心满意足了。
十五岁的李相夷,在云隐山长大,有师父师娘的关心和爱护,师兄在他面前表现的也是正义凛然,他的世界非黑即白。
可是下山后,无锋的所作所为可以算得上是“魔教”了,(金鸳盟也没有看谁不顺眼就灭人满门,笛飞声都能被称为大魔头)这些武林门派不仅不联合起来剿灭无锋,还助纣为虐。
看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我也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才加入无锋的”“我是被胁迫的,无锋用毒药控制我们”“我也不想的,可是我没有办法”……
和他想象中截然不同的江湖,让李相夷遇到了十五年来最大的挫败,以前流浪时,有“哥哥”护着他,上山后,有师父教导他。
现在李相夷想要找人说一说他的不解、苦闷,却不知道该找何人?
直到他遇到喜欢看戏的王大娘、热衷钓鱼的王大爷,在他们身上李相夷看到了和师父师娘一样,吵吵闹闹却平平淡淡的人间烟火。
认识了想要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带着乡亲们走南闯北的刘志勇和从小就喜欢打抱不平、想要闯荡江湖,长大后却守在父母身边,管着家乡一亩三分地的王阳,李相夷认识到了理想和责任。
在扬州的这些时日,李相夷原本因为这些江湖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受到的打击,也渐渐被治愈了。
——————————分割线——————————
姜夔(南宋人)的《扬州慢》是他路过扬州时,目睹战后(金人南下)扬州萧条的景象,有感而发。
就像李相夷的扬州慢可用于疗伤解毒,作者私以为:从李相夷到李莲花的经历就像和扬州一样,曾经的淮左名都,十里繁华,经历了战乱后,只有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残存的古树),一片荒芜,人烟萧条。
最后,还是在片土地上的人,自我疗愈,一点点重建家园,怀念故人的同时也还是要继续往前走。就如同李相夷,一夕之间失去了所有,化名李莲花,十年间一直在寻找师兄的遗体,但同时他也在用自己不到一成的内力为百姓去病化灾。
即便他的内力少到只能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