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朝考古发现,商朝真实历史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接下来这期讲商史:
为了方便以后讲真实的历史,我会每次开篇之时,讲一下我国的考古发现继而讲述真实的历史。
其实第五章或第四章时我是准备详细写伊尹和商汤的君臣故事给你们剧透一下,商朝历史分期讲完,至于到底那一章讲商史咱就不剧透了空出来的一两章是准备讲一下某些历史论文关于夏朝是否存在?近代史中的中国为何不发动工业革命?为什么说中国一旦完成了工业革命将是世界史上的灾难?,这些将会在后面依次讲解至于为什么要讲这些论文主要也是为了让读者有更正确的历史观。那时的中国想要像西方那样完成完全工业化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些历史小说把古代中国写到工业革命,完全是脑洞大开了,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工业革命的本质和那些残酷的历史真相。(注:论文并非原创而是在网上搜出来的历史资料)
伊尹做为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名留青史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许多历史谜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伊伊是否篡商。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挺身而出,尤其是殷墟甲骨文的横空出世,让这一历史谜团的真相浮出水面,伊伊并非是篡夺江山的曹丕或司马懿,而是商朝的周公。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历史谜团且看以下两部历史记载:
《史记-殷本纪》: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古本《竹书纪年》: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随着殷墟甲骨文的横空出世,不仅让神秘的商朝渐渐浮出水面,也慢慢揭开了这一段历史真相。
1899年,王懿荣发现殷墟甲骨文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学者开始了甲骨文研究,至今还没有完全解读,其中,在商朝帝王的世系研究上,学者董作宾的发现极为重要,他发现了商朝的周祭制度。
所谓“周祭”,就是商朝帝王对祖先轮流进行五种祭祀,十旬一个周期,一旬为10天。学者根据这一“周祭普”,慢慢研究出商朝帝王世系,颠覆了司马迁的记载!
《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朝前五位帝王分别为: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甲之子)。但甲骨文周祭普显示,商朝前五位帝王分别为:商汤(周祭普中的第七大乙)——太丁——太甲——外丙——太庚(太甲之子)。
甲骨文揭示,商汤长子太丁做了商王,并传位儿子太甲。《史记》记载是商汤去世之后,太丁的两个弟弟外丙与仲壬先后即位,然后传位于太丁之子太甲。可见商朝初年时,“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经出现,由于兄终弟及制还有历史惯性,所以商朝中前期即位比较混乱,权力斗争激烈,或许是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之一。
甲骨文显示,卜丙(外丙,太甲叔叔)没有配偶祭祀,说明他是旁系先王,这与《史记-殷本纪》一致,但与《史记-殷本纪》不同的是,外丙与太甲即位的顺序相反,太甲即位在前,外丙即位在后,此后又传回太甲子太庚。
太甲之后又为何是叔叔外丙?外丙之后又为何是侄孙太庚?结合“伊尹放太甲”来解释,最有可能的应该是流放太甲期间,伊尹暂立外丙为王,太甲改过自新之后,伊尹再度立太甲为王,因此之后由太甲之子太庚即位。
我们都知道,伊尹活在早商之时,而殷墟为晚商都城,但在殷墟甲骨文中,关于伊的记载却有130多处,且卜辞显示,即便相隔300余年,伊尹还能得到晚商帝王的尊崇,祭祀地位之尊介于殷先王与先公之间,甚至还有大乙(商汤)、伊尹并祀的卜辞,享受与与商王同等的祭祀规格,如“辛亥不,至伊尹,有一牛(帝王级祭祀规格)”、“甲戍卜,其执伊,侑,岁”等。
甲骨文祭祀伊尹之卜辞,说明伊尹生前劳苦功高,德高望重,死后得到商朝帝王的高度尊重,因此伊伊不太可能像王莽、曹操、司马懿一样谋权篡位,而是应该如同周初的周公旦一样,制定国策,力挽狂澜,拯救王朝命运。换一个角度看,如果伊尹篡位自立,商朝后世帝王嫣能如此隆重祭祀?
总体而言,伊尹生平与《史记》、先秦经典纪载大致吻合,不仅治国才华出众,而且品格高洁受人尊重,犹如周初的周公旦,受到商朝历代帝王尊崇。
既然先秦史书一直好评伊尹,为何《竹书纪年》语出惊人,提出伊尹篡位被杀之说?
清朝徐文靖在《行书统笺》指出,《竹书纪年基本与史吻合,唯独“太甲潜出自桐杀尹”之说,之所以敢立异议,其实是对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影射,“往往托伊伊放太甲之美名,明示其可以潜为之谋而杀之,故设太甲杀伊尹之说,所以寒奸臣之胆,而壮衰君之气也”。恰如西方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