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在村里买了房子
练好俄语,不过东正教和天主教圣诞节不是一天。”“年轻人还是应该去看看,主会保佑你的。”过了几天师傅对严校长说“我决定平安夜去教堂,我婶让我和弟弟妹妹陪她一起去教堂。圣诞节不是星期天,我只能平安夜陪她去教堂。”海淀镇老教堂面积不大,平安夜里面挤满了人。师傅感觉前边牧师所说那些话意思不大,不过唱诗班所演唱歌曲很好听,和东正教教堂里所唱歌曲也不一样。表婶姓肖高个子小脚已经放开,娘家在京西三家店镇。表哥苏受平说他姥姥家有两个四合院房子很不错,两个舅舅一家分一个院子。房子其他地方和城里一样,只是房顶有区别,那边房顶有一部分是用薄石片当瓦片,人称石板房。他姥爷家曾经开过煤窑收入不少,外资到那里之后他姥爷退出煤窑,自己开了一家小水泥厂。这几年他两个舅舅利用世界经济大萧条机会,以废铁价格从美国买回来二手设备,还有蒸汽机动力挖土机,雇用德国犹太人工程师负责技术工作,扩大了公司规模。1993年春天纪仁泰曾在开车拉着妻儿去大觉寺时,顺路去三家店镇拜访妻子这些远亲,送他们几幅画作为礼物。当年老板后代已经成为普通人,他们那些房子虽已破旧但看上去仍很有气势,后来被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放寒假后,师傅把房子打扫一遍,水缸里水全部用完,骑车背上手风琴回城里去住。回城里后每天帮三奶奶做饭做家务,练琴读书,按照约定时间去二位师爷家上课。春节期间去庙会转了几趟,第一次看到北平春节庙会盛况,也初步了解了本地一些风俗习惯。在琉璃厂书店买了戏剧理论家齐如山所著三本书;《行头盔头》《国剧身段谱》《京剧之变迁》。一家三口一起去看一次梅兰芳先生演唱京剧《宇宙锋》,三奶奶听不太懂由三爷给她讲解。师傅买回那三本书,三奶奶看起来有困难,就让师傅给她讲解。三奶奶后来说刚来北平时,她根本不知道北平人日常生活那些习惯和讲究,她一直都很少出门也不过问外边事情,凡事都由他们父子做主。开学前师傅带着自己东西返回村里,袁先生提前回来还带来个8岁小男孩儿他孙子袁山河,他说这次是让孙子来北平上学,好让这孩子长长见识,以后也能当个城里人。“那这孩子吃饭怎么办?”“我和舒家商量好了,我给钱中午在舒家吃饭。我跟他说舒家大婶也是有文化的人,能教给你不少东西,有空你还要帮舒家奶奶大婶干些家务。他来了我以后冬天就不能回去了,也许还要去找个正经工作干。”那个时代没有五证俱全和户籍要求,交学费就可以来上学。2月底抽一个星期天,师傅和袁先生还有他孙子一起进城,在西单一家成衣铺给袁先生定做一身深灰色毛料中山服,给他孙子买几支铅笔一只钢笔一瓶墨水,就算是师傅给袁先生学费。衣服做好后袁先生头一次穿上时,特意带孙子去海淀镇照相,说他头一回穿这么好衣服,这咱看上去也像个学者啦。
3月薛先生介绍师傅入党,他说你对布尔什维克党和马列主义的了解超出多数年轻人,读过不少马列原著。你应该站在党的旗帜下,为建设美好新社会而奋斗,薛先生还帮三爷再次和组织上取得联系。上级领导给师傅任务是:利用自己日语好特长,和日本人打交道收集情报。按照上级要求师傅星期天回城里时特意到日本人开办书店和饭馆去看了看,后来他回忆说书店里有从日本国内运来新书。他不想看日本小说,就买了几本医学和科技类图书,后来曾给学生和附近村民看病,免费送给学生一些价格不太贵药品。日本人开办商店曾经进去买过西药,其他东西他不想买。日式饭馆当时在北平价格很贵,偶尔去一次尝尝还行,经常去他那点工资负担不起。1935年和1936年认识了几位日本人,不过他们都不是军人或者特务,不能提供有用情报。有位在大学任教大岛先生,师傅曾去登门求教。大岛先生来中国多年,能说流利北京话,他夫人说不好中国话。这位老师借给他日文新书还教给他不少东西,也提高了他日语水平。
严校长交给师傅一项任务,用手风琴为当时4.4儿童节童子军表演伴奏。他说过去童子军表演只有队列一项,现在你来了我们就唱几首歌活跃一下气氛。严校长决定演唱《怀远》和美国歌曲《丁香山》,《丁香山》学生们学过译配过来中文版本,严校长决定用原文演唱,由他来教学生们英文歌词。师傅建议增加一个《马赛曲》,这样听起来更雄壮一些。经过挑选合唱队员提前排练,4.4儿童节是星期4天气晴微风,上午学校4、5、6年纪童子军,身穿黄色制服腰系皮带,头戴白盔手执军棍身挂法绳,下边打着绑腿脚穿白色力士鞋(过去一种胶底运动鞋)。从学校出来经过北宫门到颐和园正门前广场上,小学生们先进行队列表演,然后是合唱队出来站在前面。师傅用手风琴伴奏,学生们表演童声合唱。附近村里部分学生家长,政府领导和一些老年人,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多位学生前来观看。表叔表婶一起来观看,听完童声合唱他们过来表示祝贺,表婶说你这孩子真有本事,一定能把学生们教好。师傅带着自家德国禄来双反相机,请严校长帮忙给他和学生们,还有表叔表婶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