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团
“哇,好厉害!”小刘洋对着麻团毫无抵抗力,“这个我们等下能吃到吗?”看这个模样的菜,就知道这是有数的,一桌估计就一个的,现在肯定不会给他们吃了。
其实村里的流水席已经要开席了,只是他们节目拍摄并不吃流水席,而是请了当地出了名的巧手媳妇们,置办一桌丰盛的特色农家菜。
但是节目组之前并没有告诉小朋友们,以为他们会知道——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
现在他们吃着三奶奶给端的菜,看着大厨炸出一个又一个麻团,吃东西的时候嘴也没闲着,一直“哇哇哇”。
摄影师敬业的在油锅边拍摄麻团制作,心道:得亏跟着小朋友来拍了,不然还错过了这个流水席大厨的画面!
大厨炸完了一波的间隙,仨小还采访了他,“伯伯,这个大球球叫什么呀?它为什么能鼓这么大?”
“哈哈哈,这个是麻团,有的地方叫麻球。反正就大概这个意思吧,象征着团团圆圆。至于为什么能炸这么大,那是我的秘诀!”这是大厨的拿手菜。
他靠这个超级大的麻团,在一众乡宴厨师里脱颖而出,成了十里八乡最受欢迎的厨子之一。自然不会轻易透露麻团的制作诀窍,哪怕面对的是一群小孩子,哪怕是接受电视台的采访,也不漏半点风声。
但或许是看小朋友可爱,大厨还是额外用剩余的材料,又炸了一个小的。
足球般大小,略放凉了些后,翟翟试探着捧起它,对着天空,“你们看!像不像月亮!”正午的阳光透过中空的麻团,仿佛麻团自己在发着光。表面凹凸的芝麻,就如月球的阴影般。
摄影师没有错过这一幕,拍完了透光麻团的特写,最后定格在翟翟举着麻团回头大笑,而沙亦尘微笑地看着她,小刘洋和阿良对着麻团砸吧嘴的画面上。
最后他们没有立刻吃麻团,而是端回了何惜君家,献宝似的向节目组的人炫耀着——因为他们得知,节目组都还没吃饭,要等着范亮他们拍完采访,再拍完宴席后,才能吃饭。
而麻团只有流水席的大厨会做,他们要拍的农家菜里是没有的。
还给他们带了流水席上的米发糕,小的一口一个又没有油,虽然噎人了点,但方便吃。
这次来的家长是杨雪华、翟红霞,和前天回家了的沙知秋,他们则是跟着何惜君的小助理,去流水席吃过了,自然是见到了比头都大了两倍的麻团。
他们说这东西在季城,甚至鹏城、香江都没见过这么大的,让村人们相当有面子——这可是城里人都没见识过的!
变相的帮大厨宣传了一波。
而等范亮他们采访完毕,要转场到饭桌上的间隙,于娜和何惜君去补妆了。两个男人则自己打理了一下仪容,便闲下来了。
翟翟把麻团端给了范亮看,“范爷爷,你看这个麻团!这~么~大!”
已经过去了至少半个小时,这麻团还没塌,还是非常饱满的球状。
听说流水宴上是一斤重的麻团,眼前这个只有一半不到的分量,范亮直呼,“民间出高手啊!”
他回忆了一圈,发现自己有生以来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麻团。哪怕是大师们炫技,也不会用这种简单朴实的材料,多得是造型复杂好看、有故事的点心可以炫。
他问总导演,“能把这个厨师请过来聊聊么?”作为美食品鉴天花板级别的范亮,节目组自然要尽量满足他的需求。
总导演只说了句,“您等等。”便亲自去请大厨了。
范亮等导演走了,就招招手,叫小朋友们过来,“过来咱们一起吃麻团。”又叫上了李凯,“先吃点东西吧,她们化妆还得好一阵子呢。”
他又表扬仨小,“真的是美食小侦探呢,一级棒!”竖起大拇指表扬。
仨小挺起胸脯,骄傲得不得了。他们这是工作休闲两不误!
待范亮小心撕开麻团,果然如他所料的,外壳硬而脆,里层软而韧,吃起来是酥脆和软糯相结合,香甜可口。视觉冲击和味道兼具,关键是材料价格并不高,却非常能撑场面。
麻团分吃完,大厨也被请过来了。
大厨见到范亮,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来的路上,电视台的导演就跟他介绍了范亮的履历,香江著名的美食作家、主持人、节目制作人,同时自己也开餐厅。可以说既有文化,又有钱,跟吃有关的事情门清。
不知道这样的大师叫自己来能有什么事儿?不会是孩子吃坏肚子了吧?!
但到了地方,一看孩子们活蹦乱跳,见到他还七嘴八舌的叫着伯伯,可见是没事的。
范亮主动跟大厨介绍了自己,“我是范亮。您好您好,请问您怎么称呼?”
大厨搓搓手道:“我叫魏大斌,现在别人都叫我魏大球,就是麻团炸的好。您随便怎么叫我都行。”
范亮听到他名字,便称赞,“您这个名字可真好,跟前朝著名的抗倭名将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