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山夷齐阻兵
政事务交给谁处理?”子牙回答:“上大夫散宜生是个可靠的人选,国家大事可以托付给他。”武王又问:“那外事呢?”子牙说:“老将军黄滚经验丰富,可担任军国重要职务。”
武王听后非常高兴:“相父安排得当,让我很放心。”于是,武王结束朝会,进入内宫告知太姒,表示:“我将跟随姜子牙大师会见诸侯,在孟津召开会议。我会进入五关,观察商国的政务,然后尽快回来,绝不违背父亲的教诲。”太姒表示信任子牙:“姜丞相此行一定不会有任何差错,孩儿你就完全按照相父的指挥行事吧。”她随即吩咐宫中准备酒宴,为武王的出征举行饯行宴会。
第二天,子牙带领着六十万雄师雄赳赳地出发,离开了西岐。武王亲自披甲上马,带领着御林军一直走到十里亭。到那里时,看见御弟们已经排好了九龙席,为武王和姜元帅举行饯行宴会。宴会上,众弟向武王和子牙敬酒。宴会结束后,他们在吉日良辰,即纣王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正式起兵。随着号炮的点起,军队的气势非常雄壮,展示了他们的决心和力量。
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西岐,目标是燕山。一路上士气高昂,三军充满欢欣和斗志。当他们行经燕山,正向首阳山进发时,突然遇到了一道意外的阻碍。伯夷和叔齐两位高人,身着宽松的长袍,脚穿麻鞋,丝带飘扬,挺立在道路中间,阻挡了大军的去路。他们大声呼喊:“你们这些人马是从哪里来的?我想见你们的主将。”
这消息很快被哨探马报告给中军。子牙听闻此事,立刻邀请武王一同前来。伯夷和叔齐走上前来,对武王和子牙行了一礼,表示尊敬。武王和子牙也回以礼貌,表示:“因为身着甲胄,不能下马。二位大师挡路,有何重要事情?”伯夷和叔齐询问:“今天主公和元帅带兵前往何处?”
子牙回答道:“纣王行为残暴,违背天意,对百姓施加无端的苦难,囚禁正直之士,虐待忠良,放纵自己的欲望,无辜之人苦不堪言,他的罪行昭然若揭。而我们周朝,如同日月般照耀四方,光辉昭显于西土。天命我们周朝展现天威,伟大的事业尚未完成。西周受到多方的支持,承载着天命惩罚不义。现在天下的诸侯都心意一致,大会于孟津,我们周朝的军队扬帆远征,决心铲除那些凶残之人,以彰显我周朝的光辉。这是我们无奈而为之的选择。”
伯夷和叔齐听后回应道:“我们听闻‘子不言父之过,臣不揭君之恶’。作为臣子和子孙,应当向上批评指正。我们只听说通过德行感化君主,而未听说过通过武力推翻上位者。纣王虽然不德,为何不尽力劝谏,以此展示臣子的忠诚?此外,周朝作为殷朝的臣服国,我们并未听说周朝对汤王有什么不满。我们还听说‘至高的德行能感通万物,至高的仁爱能让所有人归附’。如果我们真有至高的德行和仁爱,难道不能将凶残转化为善良吗?在我们看来,应当退守臣子的本分,忠诚地服从周朝的先王,维护千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这样不是更好吗?”
武王听了伯夷和叔齐的话,停下马车,沉默不语。子牙接着说道:“虽然两位所言有道理,我并不是不明白。但这只是片面之词。现在的天下已陷入混乱,百姓苦不堪言,如同置身水火之中。社会的基本纲领已经破裂,道德的支柱已经倒塌。天怒人怨,社会动荡不安。在这天翻地覆、四海鼎沸的时刻,天意是为了怜悯百姓,民心所向,天也必顺从。何况天命已经赋予我们周朝,如果我们不顺应天命,那么罪责就在我们自己。天之所视,即是民之所视;天之所听,即是民之所听。百姓有过,责任在我。我必须去完成这个使命。如果我逆天而行,那不是我的祖先有罪,而是我个人的不良。”
看到伯夷和叔齐坚持不懈地劝谏,子牙和周围的将士都开始感到不悦。伯夷和叔齐看到左右将士的不快,意识到大军必将继续前行,于是他们跪在马前,紧握马缰继续劝说:“我们受到先王的恩养,坚守臣子的义务,我们不得不尽今日之心。尽管大王以仁义治理天下,但父亲去世不予安葬,反而举兵征战,这怎能称得上孝顺?以臣子之身伐君主,这怎能称得上忠诚?我们担心这将成为后世人效仿的先例。”
左右将士看到伯夷和叔齐挡在马前不让大军前进,怒火中烧,准备举兵杀掉这两位阻挡的人。子牙立刻制止了他们,说:“不可以。他们是天下的义士。”他命令左右将士扶起伯夷和叔齐,让路,大军这才得以继续前进。
伯夷和叔齐之后进入了道阳山,因为耻于食周粟,只能采摘野菜度日,他们作诗抒发心声,并坚守自己的节操至死,至今仍有其美名流传。
随着子牙和雄壮的大军离开首阳山,向前进发,一股浩荡的气势如同狂风掠过,滚滚战云遮天蔽日。当他们行至金鸡岭时,突然被一队驻扎在岭上的人马阻拦。他们打着两杆大红旗,阻止了大军的前行。哨马迅速报告给子牙:“元帅,金鸡岭有敌军阻挡,大军无法前进,请指示。”
子牙立即下令安营扎寨,并坐在帐内,命令侦查军去了解对方的情况。话还没说完,突然有报告说:“有一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