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鬼眼棺生(下)
正如老婆婆说的,沈茂开门便瞧见了手里提着一个空篮子的王湘,可没想,这王湘看见开门的是自己的丈夫转身就跑,沈茂哪会让她跑掉,怎么也要追上去问个清楚,王湘的身体轻飘飘的,没几步便被沈茂追上了。
王湘趴在地上哽咽着,一问才知道,沈茂这一生并没有做亏心事,命里该有一个儿子,王湘肚子里的孩子其实并没有死,在王湘下葬后不久便顺着羊水流了出来。可不幸的是,刚出生的孩子与王湘的尸体一起被埋在了棺材里。
成了鬼魂的王湘不舍孩子,迟迟不愿去地府报到,每夜都会来老婆婆这借几个鸭蛋回去喂孩子。可今夜她碰见了亲人,这可是坏了地府的规矩,怕是不能留在凡间照顾孩子了,她叮嘱沈茂今晚就要去把孩子救出来,说完身体便消失了。
沈茂回家取了家伙便来到了王湘的坟前,挖出了棺材,里面果然躺着一个满身污垢的瘦小男婴,沈茂喜极而泣。
沈茂取了棺的谐音,给孩子起了一个名叫沈观生的名字,而这孩子便是我那相传天生鬼眼的太爷爷。
数年后,衙门的捕快在一座寺庙里捉到了一名越狱三十多年的逃犯,而这人就是那将王湘挡在佛门之外的老和尚。当年他们全家被朝廷满门抄斩,行刑的刽子手就是沈茂的爷爷,用的也正是沈家供奉的那把鬼头刀。
沈观生小时候身子弱,经常生病,还会说一些胡话,这十里八乡的邻居都说这孩子阴气重,天生一双鬼眼,能看见脏东西。为了让孩子顺利长大,沈茂便将那把鬼头刀放在了他的床头,情况才有所好转。
这种情况直到沈观生十八岁以后才完全消失了,但他天生鬼眼的传闻却已经传开了,想找份正经营生几乎不可能。在父亲去世后生活便艰难了起来,好在这时一位云游至此的老道上一眼就看出了沈观生的不凡,收他做了徒弟,之后沈观生就跟着老道士四处云游。
1931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正逢乱世,就连那些有屋有田的老百姓也只能堪堪度日,而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生活更是艰难。可这师徒二人日子过得却是十分的滋润,甚至还有余粮救济难民。
原来这老道士在风水上的造诣颇深,在这一带还算有些名气。他不仅给那些有钱人看阴阳宅风水,有时还会给那些倒斗的土夫子分金定穴,可谓是黑白通吃。倒不是老道士贪财,那年头兵荒马乱的,社会缺乏对古董文物的保护意识。
当时老百姓要吃要喝,当兵的要枪要炮,这都是要钱的,没钱怎么办,就只能问地下的老祖宗要了,当年震惊中外的东陵大盗案就是在这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历朝历代也皆是如此。
几年时间,师徒二人走南闯北的,也结识了不少道上的朋友。
可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师徒二人在一次协助一伙盗墓贼倒斗的过程中就出了意外。
当时,一伙从北方来的盗墓贼找到了师徒二人,据为首那人自报的家门,这伙盗墓贼属于卸岭那一派,而为首的中年人正是那一代的卸岭魁首陈泽海。
他们当时正满世界的找一件宝贝,据古籍记载,那件宝贝很可能就在当地的一座元代古墓里。
卸岭一派的手艺比起摸金一派可就太没技术含量了,他们依仗的主要是人多,平时基本不会挑地方,只要打探到古墓位置,就会召集大量人手,以蛮力破开封土,将里面的陪葬品搬得一干二净。
这次却是十分反常,来的二十多人都是门内顶尖的好手,明显是所图不小。
可一伙人初来乍到,要寻找一座几百年前的古墓谈何容易,于是便决定请个外援,通过道上朋友牵的线搭的桥他们找到的师徒二人。
老道士带着一行人经过半月的苦寻,最终在一座名为驼峰山的山上找到了这个古墓。按老道士的说法,这驼峰山风水极佳,颇有翻江巨龙之气势。
远远望去,驼峰山周围的群山高低起伏;层峦叠嶂,如东流长江上的万里波涛,而驼峰山的山脊更是犹如翻江的龙脊,正是地气汇聚之处。老道士非常的肯定,如果这方圆百里有他们要找的墓,那必定就是在此处了。
按理说风水极佳的宝穴一般都是风藏水聚;阴阳调和之所在,即便历经岁月,也很少会成养尸地的。
也怪这伙卸岭力士倒霉,在这样一个风水极佳的古墓里一铲子挖出了个大粽子。
二十多人的盗墓团伙竟然全折在了里面,最后老道士使出压箱底的本事,才从墓里逃出了两人,一个是我太爷爷沈观生,另一个是那伙卸岭力士的魁首陈泽海,而老道士自己却也交待在了墓里。
卸岭魁首为了感谢老道士的救命之恩,跟沈观生拜了把子,成了异姓兄弟。
老道士的死让沈观生深深领会到了盗墓这一行当的凶险,一再婉拒了大哥的入伙邀请,而是凭借这些年跟着老道士走南闯北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开了一间专门倒腾冥器的古玩店,再加上有一个卸岭魁首大哥的帮衬,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
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