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县里进货
叶父在李猎户家收了皮子,村里的人已经陆续回来了。
村长早就通知过今天下午在晒场上收冬笋,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的人拿着冬笋在等着。
大山村的竹林都是野竹林而且都不大,东一块西一块的,不过村里家家户户都去挖冬笋了,加起来也不少。
叶父在大山村一共收了960斤的冬笋,收了冬笋叶父又和村民们约好5天后来收第二批冬笋。
初春时节野菜和菜园的菜都没长出来,那时是最缺蔬菜的。
后一批的冬笋正好可以赶上好时候,叶父打算屯一些冬笋,开春再卖。
而家里叶老太太也收了480斤的冬笋。
回到家的叶父刚把驴车上的冬笋和皮子卸下来,远远就听到叶西林咋呼的声音。
不到一会,叶老爷子带着两个孙子用板车推着两大袋的冬笋回来了。
大山村收了960斤的冬笋,村子里有480斤,再加上叶老爷子祖孙三人挖回来的,有1530斤冬笋。
一千多斤的冬笋,堆在院子里像一座小山一样。
叶父先将在大山村收的皮子和毛毯拿给叶母,然后带着两个儿子去挖河沙。
冬笋要用河沙埋起来,这样才能保存得久一些。
李家饭馆定了400斤的冬笋,梁家饭馆是800斤,除去这1200斤的冬笋,还有300多斤。
叶父打算元宵节的时候,去镇上摆摊卖冬笋。
元宵节虽然是晚上比较热闹,但是镇上白天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每年的元宵节主街两旁都会有许多的商贩,各种各样的新奇的美食和好玩的小玩意,吸引了许多人过来游玩。
叶母将叶父收回来的皮子和毛毯抱回娘家找叶姥姥。
叶姥姥嫌弃地看着叶母拿过来的皮子,“这皮子揉制得也太差了,只有这几张勉强能用,剩下的发硬不帖服,做不了皮衣的。”
“这兔皮毛毯做得有几分巧思,这发硬的皮子做不成皮衣,做褥子做毛毯倒是不错,不过这些都是在家里用的东西,比不上皮衣值钱。”
叶母看着叶姥姥做了一半的鞋子,突然想到靴子,“做不成皮衣,那可以做成靴子吗?”
“这倒可以试试,做靴子的话硬一些也可以,等做好了兔皮大衣我再试试。”
这次叶父收的皮子有7张是可以用来做兔毛大衣的,加上昨天收回来的16张皮子,足够做一件男子穿的兔毛大衣了。
叶姥姥和叶母先将兔皮修剪成规整的小块毛皮,然后像缝衣服一样将毛皮拼缝成大块的毛皮。
这也不是简单地拼在一起就行,还要根据衣服需要的大小仔细考量怎么拼接。
这一步可不容易,兔皮都是不规整的,形状不一样,拼缝得不好就会皱巴巴的非常别扭。
母女俩花了一个多时辰,才拼接了两块大一点的皮子。
叶母回到家,父子三人已经运回来了好几板车的河沙,叶老爷子和叶老太太也已经将冬笋搬进了地窖。
地窖温度低,再盖上干燥的河沙,可以很好地保存冬笋。
冬笋已经收完了,第二天闲来无事的叶父带着叶东林去了县里进货。
父子俩交了进城的路费,第一个去的地方是码头。
今天才初十,码头上只有零星几个人,叶父和码头上巡逻的捕快打听外地的客商一般什么时候过来做买卖。
码头上的捕快,平时没少再叶父那买酒和卤肉,叶父每次都会多送一些给他们。
因此捕快们平时也很照顾叶父,把知道的都和叶父说了。
“商户基本上都是过完元宵才开始出门做生意的,加上备货的时间和路上的时候,到码头最少也要月底了。”
“北方那边估计现在还冻着,要开春才会出来做生意。”
“码头上往年都是正月月底才开始有人过来摆摊的,你要是想早点过来也行,不过人少,不划算。”
“多谢大哥,晚点请你喝酒。”
叶父心中有数,带着叶东林去陈家布庄进货。
路上和叶父给儿子说起陈家布庄,“陈家布庄的东家有自己的织布坊,铺子里的布料都布坊的女工织的,染色也是自己找人染的。”
“这样一来成本就低了,他们家的布料比其他布庄的布料要便宜半成左右。”
“他们家的布料本来就便宜一些,加上我们要的量大又是长期合作,价格还能往下压,这样我们进的布料就能有1成多的利润。”
叶东林点了点头,布料的成本和利润他是知道的。
叶父又说道:“不过他们家也有不好的地方,他们的布坊比较小,里面的女工也都是一些寻常的女方,做出来的布料偶尔有点小瑕疵。”
“不过在乡下地方便宜耐穿就行,也不讲究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