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话 不容乐观
的原住民,或者是后来天下太平,涌泉镇的原住民陆续回来。
故事里‘众生祠’是明初义军所建,究竟是不是义军采用的砖雕,又或许是原来有祠堂,只是义军扩建,难下定论。
老爷子说江家先人带领一部分义军眷属重建涌泉镇,重建之前的老建筑是什么样子,无从猜测!
有砖雕,不能确定祠堂是宋朝所留。
越想越乱,干脆不去想它。
进入正门,廊庑两边的墙上空空如野,和预想的一样,原本墙上应该有很多精美雕刻,现在都是水泥墙面,不用猜都知道,那墙头的黛瓦,也是后来拼凑替代的东西。之前中年主人说的,原来的万香炉都不见了,是多么含蓄!
这些都是被砸过的!
透过前面门廊,四道天井的亮光从上方直射下来,使廊庑中的光线有些晃眼,居然是五进院。前三个天井下有浅水池,普通的红砖也是后来才修的。最后一间院落的无门大堂,深紫色的柱子,看上去特别庄重肃穆。
这一点对了,祠堂在古代的确是集会的场所,大的门阀家族,乡绅老者可以商讨事务。但是现在的情形,一点古意都没有,能搬走的都搬走了。
“你说,这里原本是不是有大水缸”丁晓东问道。
“前三个水池子,应该是万香炉”我说道。红砖水泥,长宽不过三四米,两个人用不了一天就能把水池修成,对泥瓦匠来说,这都不算活。原本这下面应该是不深的坑,如果没猜错,万香炉应该是很大的一件铁制的山形炉。
露天井下的香炉,必然是一件大型复杂的器物。江南水乡多雨,香炉位置是露天的地方,所以那香炉可不是的大槽子形那种,同时在雨天也能敬香。
那也许是寿桃形,也可能是普通的山架形。那种东西,咱只能想象出大致样子,因为如今没有实物留存。
让晓东不要想这些,我们来的目的,是找此地与鄱阳湖地区的先民之间有何联系。但现在大水缸上的怪物脸究竟是什么都没确定,只凭凿齿传说找不到任何线索,更无法知道远山信雄和苏州马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在那地下相遇。
“变化太大了,前景不容乐观呐!”我长出一口气道。时间太久,人也更迭多代,即使是涌泉镇很久以前来过一批鄱阳湖的部族,现在也无法证明,他们生活的痕迹一点也找不到。
“那你昨晚还捣乱,不让我和老爷子谈县志的内容”丁晓东道。
“那县志又不是老爷子写的,即便是周太公活着的时候和镇上人说过很多,这么多年口口相传下来,也和原文相去甚远”我说道。周太公说编撰县志的人里有国学大师,还什么大师提出确定年代一定要早,特殊时期的事件,要特殊的考虑。
那一定是个想表现自身学识的官员,而且知道编撰县志对时局和他自己意味着什么。
北洋政府在清亡之后令全国编写县志和任命选派大小地方官员,两件事应该是同时进行的。
“噢……”丁晓东恍然大悟道:“那是个奇迹特别多的年代,人人都想上位是吧!”。
“哈哈哈哈”我笑道:“你咋学会这么含蓄的说话了,民国大师,民国大亨,民国佳丽,那是个英雄美人倍出的年代”。
“怎么说不含蓄?”。
“美人爱英雄,英雄出乱世”我说道:“这么说简单直接”。
告诉丁晓东,和老爷子不能过多打听古物的情况,什么雪鸮纹最好不提,太过专注,让人生疑就不好了。
后堂大厅里,深紫色的厅柱上,满满的刻着到此一游,某某某我爱你。“把爱弄柱子上了”丁晓东道。
“哈哈哈哈”。
下涌泉有所小学,规模不算大,在最东面的水田边。右边尽头很远能看到国道,而且是一小段转弯,根本不经过这里。我和晓东都是从西边的公路乘车来。
只有绍兴能通车到这,从交通上,先天失去了大部分客源。在下涌泉转悠到大中午,见到的人还算不少。
“走,找家大馆子戳一顿”丁晓东道。
转身原路进入下涌泉,没走几道弯,丁晓东和我来到一处高门大院前,广亮大门宽敞气派,两边门垛上鲤鱼雕刻得争相跳跃,上方的匾额写着‘周家旅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