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淡淡风
晏殊的《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春天的夜晚,盛开梨花的院落,还有柳絮飘满了池塘,淡淡夜风,空中的月半弯,水中的月溶溶,该有主角出场了,一个两个都好。
其实诗人还是想一个人,因为第一句就点了题,不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是已经“油壁香车不再逢”了。
“峡云无迹任西东”和“油壁香车不再逢”是一个意思,后面的什么“寂寥”呀、“萧瑟”呀、伤心好多天“几日”,闷酒喝多后的难受“伤酒”,甚至想给那个人写信述衷情“鱼书欲寄”,却没有邮递员来传情“何由达”,最后只好安慰自己,那个人甚至大家都是这样的“处处同”,等等都是古人滥用的、后世滥用的,海内外滥用的表达。
油壁香车是什么样的车呀。油壁香车肯定是纯手工制造,每一辆都是独一无二,是极具个性化的私家车。如果是宝马、奔驰,工业化的标准产品,“不再逢”肯定谈不上了,应该是又见宝马疑君来,宝马香车去又来。
如若宝马香车去又来,当然还是不错的希冀。油壁香车不再逢,香车系在谁家树呢?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这让那些思恋的人儿多惆怅。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依依梦里无寻处,就是在梦里,也没有再见面。
其实重点是“不再逢”,古人的“再”,指第二次,是否晏殊也有“又一次”的意思呢?俗话说,好事儿不可再来,恐怕晏殊和那个人应该只有一次会面或一段时间的交往,此后再无消息。那应该是精神层面高度契合的交往,不是火星撞地球式的火爆,应该是体验了一种默契。
冯延巳的《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真像是对晏殊的《无题》的唱和之作。像这样的事情,是无心和碰巧么,这古老历史有时也开个玩笑。
刘禹锡《柳枝词》: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美丽的邂逅终无结果,重来踏上旧日板桥,就只剩下回忆了吗。
只是还能记起些什么呢,曾经轻轻的低语、梦似的轻纱,曾经折下的绿柳枝、翻飞的雨中双燕子,曾经柔橹荡开的微波,轻快的竹笛,如花的笑靥,在岁月河流中,早已模糊、远去。青春已逝,红颜已改,记忆中,那淡淡的愁绪,依然清晰。
那个懵懂少年还在桥上徘徊么,如果我能够遇到他,想对他说说这些个即将发生的美好邂逅,提醒他,要珍惜。
我真遇到了他,那年轻的样子让人心碎,我却没有对他说一句话。我知道,马上就会有那惊鸿一瞥在等着他,二十年后,他注定也会重来这旧板桥吧。
相对于板桥一遇二十年后的怀念,周邦彦写的只是赤阑桥一遇之后短短一个春秋。《玉楼春 桃溪不作从容住》: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春来桃花开,曾经相伴斜倚在红栏杆,看落花,看飞絮,绚丽又从容。看雨后清溪载着落红自在漂流,看如雾如梦的柳絮,飘飞于青草坡,又被夕阳映红。秋来黄叶落,却是一个人重走这黄叶路,云烟中无数青山,默默伫立,都是一个样子,期待又迟疑,迟疑又多情。大雁飞过夕阳红,白云飘来,红云飘去,任变幻,总匆匆。
吹散有江风,霞云去无踪。余情经雨后,恋恋与谁同。
不要轻易作别,就像那天上的云霞,终究是可遇不可求,终究会恨无消息到那朝。
为何你一去再无消息呢。为何晏殊没有这么问,就自己做了回答--“水远山长处处同”。也许,在相处时,晏殊就已经知道,以后可能再不会相逢。
这种默契、这种情绪,最最适合的场景就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当时就有溶溶的情意、淡淡的愁绪,陶醉在梨花院落柳絮池塘的春风月夜里,平静、喜悦,又带一丝对离别宿命的不安,人生多离别,期待长相依。
人生的旅程只有一次,有知己相伴的人生只有一次,没有来生和再相逢的机会。那么,这唯一一次的相遇、相知、相伴,是一个怎么样歌咏都不为过的主题。
人生苦短,聚少离多。“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黑暗中却又有明朗,柔软而又轻微,平静而又略略忧伤的情调,是对这个主题的一种诠释和解读。
淡淡的、溶溶的,是生的喜悦,是爱的感觉。只能孤独面对人生的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可是思念,却是那么久长。
李煜词中的意境,总是那么惆怅,那么朦胧。《喜迁莺·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