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醉后不知天在水
喝酒有什么用?与尔同消万古愁。万古愁是什么样的愁?
万古愁不会是离人愁吧。吴文英《唐多令·惜别》: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系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万古愁当然不是闲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儿女情长的愁。这样的愁,有时只是单相思的一处,正常也就是两处闲愁。这样的闲愁宋朝词人最擅长表现了。
愁可以计量,比如“两处闲愁”,比如李清照的“许多愁”,即“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不是很夸张。不过李清照这里的愁不止是个人身世,还有点儿家国破碎之感。夸张的是贺铸,说自己的闲愁可不少,即“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当然,把愁改作情,也很恰当,因为贺铸原本就是这么写的。试问闲情都几许?梅黄草绿风飘絮。待将晓梦收拾起,时晴时阴还时雨。
哇塞,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真不少。我觉得“试问闲钱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意境更妙,也许更对味儿,你说呢?
愁有浓淡。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学的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吧,虽然没有贺铸的表现力强,若要表现的是淡淡愁绪,却是恰好。
李清照应是喜欢这样的淡淡愁绪,因为独抱浓愁无好梦。《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愁有粗细,小时候很喜欢秦观的这两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似梦如愁的场景,是否有些纤弱了呢。
愁有长度或高度。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赵嘏也说“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半多。”。
愁也有深度。李颀说“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愁还是一种滋味,李煜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可能是苦的吧,也许是酸的吧,难不成是有点甜(脑残呀?)。
辛弃疾品尝的很有心得,但就是不说(要不你打死他吧,反正打古人不犯法,只要你够得着),他说“而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他的表达能力有问题,只说愁这种感觉或者状态,或者过程,有点儿凉,就是不告诉你滋味,或许就是秋凉的滋味。就像主妇问老爷,今天的烤鱼咸淡还适口,老爷老年痴呆了,淡淡地说,是有点凉。
愁不只是那种凉凉的感觉,还是可视的。
李贺看到了愁,如同枯萎的兰花。《开愁歌》: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柳永说他也看到了愁,还看到了愁不是内生的,是外面来的,即“伫倚危楼风细细,望及春愁,黯黯生天际。”倚危楼真是个危险事情,愁也许是细菌病毒,在天际边上生成,霎那间就感染了危楼斜倚的骚人墨客。在傍晚,烟云缭绕的江面,是愁这种病毒最危险、最活跃,最能传染的时候,“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范仲淹觉得这种病毒可以采取集体的力量对抗,千万不要一个人面对,而且最好忌酒,不然会伤眼睛。“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对,伤眼睛,这一点我终于悟出来了。魏征一句诗我很喜欢,“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什么东西又伤眼又惊魂?诗中说道因为登高望远,平原上“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这些东西伤眼睛?不对,肯定还是愁这种病毒,在广阔的平原上也是神一般的存在。愁的能耐太大了,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新愁旧恨可能不是为了谁,仅仅是叹惋青春年华一去不返。韩偓《三月》:辛夷才谢小桃发,踏青过后寒食前。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一心愁谢如枯兰,一去不回唯少年。似梦如愁一夜雨,一种相思枫叶丹。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又包含了更多家国哀愁。
李煜的家国哀愁,怎能酒消?也只能酒浇吧。《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