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科技兴邦
在那边的空地上,正摆放着一台新式的织布机,而两名工匠已经检查并没有损坏,见到朱祐樘当即便是老老实实地跪迎。
由于工部打造的织布机选用较好的木材,所以这台织布机显得重一些,但整体造型跟寻常的织布机差不了太多,最大的不同便是多了一个会跳动的梭子。
随着一个熟练的女织工进行演示,这台新式的织布机便开始运转,而那个会跳动的梭子格外引人注目。
“她织得好快!”
“不是她织得快,是这织机不用捣丝线!”
“织机的阔度大了一倍,这样织成一匹布还能更短了!”
……
围观的宫女有不少懂得织布的,而今看到眼前这个女织工在这里演示,不由得纷纷惊叹地道。
朱祐樘来到飞梭织布机前,注意力放在那个跳动的飞梭上,看到由自己推动而成的成果,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经他亲自设计,由工部左侍郎陈负责督造,特别弹簧的技术难关被攻克,飞梭织布机终于是横空出世。
飞梭并不算多么复杂,其实就是梭子里面多了一个滑槽,滑槽两端装上弹簧。
原本经纬交错需要停顿下来完成,但现在梭子可以极快地完成穿行。由于节省出来一个人手,且不需要中断摆弄纱线,故而生产效率大大地提高。
一匹布,除了需要原材料外,最大的成本其实是织工的时间成本。
大明布价格居高不下,很大程度并不是成本高,而是一个女织工的用工成本太高,优质的布更是让人望价兴叹。
假如一个江南女织工的工价是一两银,而一个月只能织二匹布,即便原材料不需要钱,每匹布的售价至少要五钱才能收回成本。
如果有一种织布机能够让这个江南女织工效率提高十倍,一个月能让她织出二十匹布,那么每匹的售价五分银便可收回成本,而以五钱银出售则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
可不要小瞧织机技术的革新,松江府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下大明最大的织中心,其实得益于一个人——黄道婆。
黄道婆出身贫寒,年少便流落到广东琼州府崖州,从黎族人学到运用工具织崖州被的技术,于元代元贞年间返回故乡,居于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
她在乌泥泾镇开始教人制,传授和推广轧机,弹弓,纺车和织机等纺织技术,致使乌泥泾被名扬天下。
只是时代终究还要发展,而新技术终将取代老技术。
飞梭织布机自然是要优于黄道婆所推广的织机和传统的织机,在生产效率上提高几倍之多,可以说已经是完全是碾压了。
只要将飞梭织布机在全国推广开来,那么布的生产效率必定是大大地提升,到时布的生产成本必定大幅下降。
当然,这项技术自然不会局限于布,可以直接运用到丝绸的纺织上,同样可以让丝绸的纺织成本下降。
只是想让布进入百姓家比较容易,但想要让丝绸进入百姓家就很难了,这其实是由丝绸的原材料所决定的。
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养蚕吐丝是一项十分精细且耗费人工的活。你让养蚕人养一百斤生丝可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你让养蚕人将产量提高十倍,这简直是想要逼死她了。
反观布种植,一亩的产量是几百斤,种植百亩布是几万斤,若种植万亩布则是几十万斤。
正是生丝需要昂贵的人工成本,且还不能随意加大生丝的产量,注定丝绸的成本不可能太低,且丝绸的产量亦会受原材料所限。
朱祐樘在前世便是行业研究员,却是比谁都更懂经济学。出于整个国家利益的考量,所以布才是华夏最佳的振兴之路。
朱祐樘看到飞梭织布机顺利面世,便是打算迈出自己打造世界纺织中心的
虽然飞梭的技术壁垒很高,但为防止这项技术外泄到朝鲜、安南等地,还是需要设置一定的技术保护期。
“陛下,臣早前按您的吩咐提前生产了两千台织机,只需要装上飞梭便可使用!”陈政领旨,而后进行汇报道。
咦?
刘瑾得知竟然还有这般古怪的事情,不由得朝朱祐樘投去古怪的目光。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扬,便进行回应道:“三日后,你将飞梭织布机送到城南郊外先农坛旁边的皇家纺织厂!”
“臣领旨!”陈政没有想到竟然突然冒出来一个皇家纺织厂,但亦是不敢多嘴询问,当即恭恭敬敬地道。
朱祐樘满意地看着飞梭织布机,对工匠和织女便是进行赏赐。
所谓驭人之术,其实是要赏罚分明,而自己要更多人用心替自己办事,无疑需要自己变得慷慨一些。
工匠和织女万万没有想到得到赏赐,显得受宠若惊地跪下来领赏。
朱祐樘选择将这台飞梭织布机留下,算是给自己的一个警醒。
他原本计划是由武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