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江南赢了?连朱祐樘都坐不住!
京城的三月,已经是春暖开的时节,西苑已经变成一个鸟语香的皇家园林,太液池的水清澈如镜。
养心殿,一缕缕青烟从铜炉中冒起,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
朱祐樘坐在宝案前处理着来自两京十三省的奏疏,现在已经习惯于这种三点一线般的生活,针对这个国家的治理是越来越得心应手。
虽然人在皇宫,但两京十三省的大事件都了解如胸,即便是东瀛那边亦有情报传回,而今东极岛的采金工作已经有序地进行。
若说有什么感到担忧的是,石见银矿开采受阻,这直接影响到自己两年后的白银兑付。要么尽快重启开采石见银矿,要么从其他银矿中弄来大量的白银。
虽然现在大明王朝面临的问题多如牛毛,但目前最重要的事务,其实还是打造属于华夏的货币体系。
韩牛站在门口处,显得小心翼翼地接过刚刚送来的茶盏。
现在他们统管京营的太监,每日都会前来西苑轮值,伺候着这一位给予他们荣华富贵的大明皇帝。
经过这些年的相处,他知晓自己是幸运的,遇到的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而大明必定能重返明朝初期的荣光。
“着令山东巡抚巡视府仓,各府粮仓务必夯实!”朱祐樘仿佛进入忘我境界般,正在十分认真地处理手头上的政务。
生活在这个时代,粮食安全才是重中之重,甚至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人的性命。
不仅是一个国家,哪怕是一个地区,其实都要保障粮食充足,不然很容易会造成一个地区的大动荡。
很多农民起义并非是他们想要推翻封建王朝,而是当地的粮食严重不足,为了生存他们才不得不走上造反的道路。
即便是被大家所痛恨的北方游牧民族,有些时候选择南下亦是迫不得已,特别遇上灾情只有南下才能解决粮食的问题。
虽然山东现在是一片太平,并没有相应的蝗虫报告,但他的心里始终感到不踏实。按以前的经验,一地的蝗灾通常是连续性的。
作为一个有志于带领华夏走向强盛的帝王,却是不能等到出现蝗灾再亡羊补牢,而是需要拥有未雨绸缪的智慧。
朱祐樘虽然没有得到高产作物,但十分重视国家的粮食安全。
去年已经成功打通朝鲜的粮食贸易,虽然朝鲜北部的桥梁遭到破坏,但天津港成为连接朝鲜海港的纽带。
东北府的粮食产量已经逐年走高,加上漕粮亦能通过京杭大运河按时运达通州粮仓,所以京城并不需要过度担心粮食问题。
出于山东粮食安全考虑,亦是提前防范山东可能出现的蝗灾,他决定夯实山东各府的粮仓以防突然出现的缺粮情况。
今年之所以鼓励百姓养殖鸭子,正是希望通过民间的力量将蝗灾扼杀在摇篮中,亦或者让蝗灾的规模变小。
至于鼓励百姓种植,同样是为了防范蝗灾。
虽然大面积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北方粮食的总产量,但如果山东蝗灾真的来临,那么种植的百姓便可以避过蝗灾,经济损失会大大降低。
“陛下,请用茶!”韩牛端着茶盏过来,显得小心翼翼地道。
朱祐樘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年轻太监是越来越稳重,突然开口进行询问:“韩牛,此次解运黄金船在海上可有不适?”
由于去年的黄金船遇劫,所以朱祐樘亦是将京营统领之一的韩牛派往吕宋负责押运,而今成功地将新一批黄金运回京城。
“回禀陛下,奴婢年幼被拐前,犹记是生活在船上。此行往返吕宋城,虽然耗时良多,但奴婢并无不适!”韩牛回忆幼年时期,便微笑着回答道。
朱祐樘若有所悟地打量着韩牛,像突然想起什么一般:“朕跟张永初见之时,他便说想要做像郑和那样的宦官,不知你可有此心思?”
“陛下圣明如太宗,便需要奴婢下南洋往西海,奴婢愿为陛下之郑和!”韩牛的眼睛十分坦然,当即认真地表态道。
朱祐樘知道航海对一些人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魅力,便端起茶盏询问道:“朕派工部侍郎刘璋前往南美洲寻找宝种,又遣新建伯之子王守仁南往澳洲,至今都没有音讯,你难道不害怕吗?”
“陛下遣刘璋和王守仁于海上,志在给华夏万民带来长治久安。若陛下以为奴婢可堪一用,亦可将奴婢遣于海上,奴婢定效郑和为陛下分忧!”韩牛亦是想要做实事的人,显得没有丝毫畏惧地道。
虽然刘璋迟迟没有归来,确实让人不免有所担忧。只是张骞
不过一旦能够带回高产农作物,那么将是能够名垂青史的华夏英雄,而自己亦是想要对华夏有所贡献。
朱祐樘感受到韩牛想要做事的决定,似笑非笑地轻呷一口茶水道:“若朕现在便要将你派往西洋呢?”
“奴婢义不容辞!”韩牛的心中大喜,当即跪下来道。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