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前往巴坎
一上车,刀达和杨军就像打开了老乡见面会的大门,用那熟悉的家乡话一开口,气氛瞬间热络得就像夏天的大锅炖肉。
程哥真没有在刀达的家乡上说假话,刀达还真是杨家集的人,这一下子让两人的话题如同找到了源头活水,滔滔不绝。
杨军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城里的新鲜事,高楼大厦、繁华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些对于刀达来说都变得陌生,一时间听得津津有味,仿佛想象见了那个他久违的家乡。
聊着聊着,杨军提到了城里的新地标,那些充满现代感的建筑和雕塑。刀达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城里那个地标‘大镰刀’还在吗?”
杨军微微一愣,然后笑着回答:“你说的是那个‘双飞燕’雕塑吧?那个城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不过很遗憾,因为城里车辆增多,交通越来越拥挤,政府为了改善交通状况,决定将那个转盘建筑和雕塑全部拆除,现在那个路口已经改成了红绿灯。”
杨军看着刀达的表情,继续说道:“不仅仅是‘双飞燕’,就连政府大楼也搬迁了。原来的‘会堂’也被拆除了,现在那里变成了一个现代的商业中心。叫什么“城市综合体”,我出来的时候正在施工。”
刀达听后感到十分惊讶,他忍不住问道:“‘会堂’也被拆了?那可是我们小学时候开大会、听演讲的地方啊!”
杨军点了点头,说:“可不是,市里来了个喜欢拆房的领导,把很多老旧的建筑都拆了。”
刀达也跟着笑了起来,说:“看来我出来得太久了。”
两人聊得正欢,话题突然转到了杨家集开设的华夏第一个乡镇级别的戒毒所。刀达一时间沉默了下来,场面变得有些尴尬。
杨军察觉到了不对劲,赶紧转移话题,试图打破这冷场的局面。
杨军笑着描述城里的变迁,不只是拆除的老建筑,更有新建起的无数建筑。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家乡的自豪和感慨。
刀达听着,内心涌起一股暖流。尽管他在外闯荡多年,但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杨家集的人,对家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涌动。
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都会长大,有的人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
然而,刀达害怕忘记,害怕忘记那些纯真的童年时光,害怕忘记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车队在雨后的泥泞中缓缓前行,轮胎碾过湿软的泥土,不时发出沉闷的咕噜声。
杨军坐在座上,目光透过车窗,望着外面朦胧的世界,心里不禁有些迷茫。
突然,坐在后排的刀达大喊一声:“停车!”杨军转过头,疑惑地看着他。
“怎么了?”杨军问道。
刀达没有回答,只是再次催促司机:“快停车!”
司机一愣,随即缓缓踩下刹车,车身在惯性中轻轻晃动,最终停了下来。
车门打开,新鲜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雨后的清新扑面而来。杨军跟在刀达身后,疑惑地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只见刀达指挥着大家下车,然后开始在周围忙碌起来,像是在寻找什么。
“刀哥,你这是在干嘛?”杨军忍不住问道。
刀达回头一笑:“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没过多久,刀达找到了一处稍微平坦的地方,然后从背包里拿出各种食物和饮料。
这时,刀达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来,坐下吃点东西,补充一下体力。”
杨军点点头,跟着刀达坐在火堆旁。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简单却美味的野餐。啤酒的泡沫在杯中跳跃,就像来郊游。
刀达回头,笑着说:“去,去打点野味来下酒。”
几个年轻人兴奋地钻进了附近的山林。没过多久,他们手里拿着几只羽毛鲜艳的鸟走了回来。
过了一会儿,那几只鸟被烤得金黄诱人,香气四溢。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难得的美味。
杨军也咬了一口,鲜嫩的肉质和香浓的味道让他不禁赞叹不已。
爽过之后磨磨蹭蹭又上路了。
刀达的指挥车辆行进相当些诡异。比如刚刚驶过一个路口,刀达突然大喊:“停车!停车!”司机一个急刹车,整个车队都跟着停了下来。杨军坐在座上,一脸困惑地看着刀达。
“老大,怎么了?”杨军问道。
刀达没有说话,只是指了指前方的路口。杨军仔细一看,发现路口处竟然有一块石头,形状奇特,仿佛人工雕琢而成。
“看到那块石头了吗?我觉得不对劲,我们得倒回去,从另外的路口走。”刀达解释道。
杨军摸了摸头,心中暗自嘀咕:“一块石头而已,至于吗?”
没过多久,车队又来到了一个三叉路口。刀达再次下令停车,他跳下车,走到路边,仔细地观察着地面上的痕迹。然后,他指了指左边的路口,让车队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