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我亲身经历和听到的灵异事 > 第79章 学道医:孙思邈的千古名方,化痰湿、降三高、安睡眠

第79章 学道医:孙思邈的千古名方,化痰湿、降三高、安睡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中医:孙思邈的千古名方,化痰湿、降三高、安睡眠!

现在很多人都很注重祛湿,不仅因为湿气会让人变得臃肿困倦,还因为湿气会给身体带来不适,影响身体健康。

当体内湿气堆积过多,没能及时清理,就会造成另一种更严重的情况——痰湿。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药王”孙思邈的方子,不仅能够预防痰湿,治疗痰湿更是既治标又治本!

一、痰湿有哪些表现

在中医里,“痰湿”既是一种病症名,也是人的体质的一种症状。

它的特点如下:

1. 体型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

2. 舌体胖大,舌苔滑腻、舌边常有齿痕。

3. 面色晦暗、易出油、长痘痘,有眼袋、黑眼圈。

4. 口干、口苦、口臭,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

5. 痰多,嗓子有异物感,起床就要咳嗽,刷牙容易干呕

6. 头发爱出油,易脱发。

7. 容易出汗,汗味大,汗出后皮肤多凉;

8. 老是觉得很累,身体沉重无力,容易困倦,怎么睡也睡不够。

9. 大便次数多、不成形,粘马桶;小便次数多、色清如水。

二、痰湿有哪些危害

文章开头提到,体内湿气太多,无法运化,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痰湿。

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因为脾胃虚弱。“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虚弱,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水液运化受到阻碍,在体内聚而成湿,身体代谢缓慢,所以容易出现肥胖。

肥胖只是痰湿导致的各种病症中的其中一种,痰湿体质的人还特别容易被三高找上门来。

中医上有“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由痰作祟”的说法。中招痰湿体质后,随着人体气机流动时,痰停到哪里,病就在哪。

痰停在肺,就会咳喘,甚至容易有肺结节;痰阻于心,可见胸闷心悸,神志不宁,失眠、发狂、心情抑郁或焦虑;痰停在胃,胃气不能降,就会恶心呕吐;痰停在经络,就会四肢麻木,痛风,半身不遂;痰停在子宫,可见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

三、温胆汤治痰湿,治标又治本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加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和肺的宣发能力才是治疗“痰湿”的重点,治标又治本!

温胆汤正是这样一个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方子。

温胆汤出自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之方。”

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二两),炙甘草一两半。

宋代医家陈无择对孙思邈温胆汤的方子进行了改良,将大剂量的生姜改为五片,然后在方中加茯苓,以增强健脾利湿之力。

经过陈无择改良的温胆汤一直流传至今,也是现代常用的温胆汤版本,对于温胆汤的功效,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孙思邈的温胆汤方中,半夏长于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胆和胃,除烦止呕;治痰当理气,气顺则痰消,故用枳实、橘皮理气化痰;生姜可助半夏、竹茹祛痰止呕;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从配伍角度看,半夏与竹茹相合,一温一凉,相反相成,对于痰热互结中焦之病症,既清既温,可得中和之妙;

枳实与橘皮,均为理气药,可降胃气、降痰气、降浊气,使盘踞于中焦之湿痰之物散而解之;

生姜与甘草,为调和中焦湿气药,一散一守,散者散痰气也,守者守中气也,可使胃气得和,痰气渐消。

而陈无择改良的温胆汤减少了生姜用量,不使辛温燥热之性干扰心脏之气阴,并增加了健脾安神的茯苓,所以它的治疗不囿于一个“不得眠”,而是扩大为“惊悸”的“变生诸症”。

温胆汤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很多病都是由痰湿引起,治好了痰湿,也就治好了痰湿导致的各种病症。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