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繁体文化从头学
小酒喜欢在哥哥们回家写作业的时候,趴到旁边看他们写。
大哥陶醉今年11岁,秋季要升五年级。
比他小两岁的陶然今年9岁,四年级,暑假之前才和大哥一起考完初小的结业考。
只有这个考试通过了才能进入高小,高小和初小不在一个学校,属于更高级别的学校。
初小是一至四年级,因为二哥成绩优秀,从小就比大哥学习好,中间更是从一年级直接跳级到了三年级。
因为一二年级的班级类型是复式,也就是先讲一年级,然后让他们自习,再讲二年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二哥在入学第一年就将一二年级的所有知识点都学会了,开学直接通过考试进入了三年级。
所以他才能在九岁的年纪,顺利通过升级考试,拿到通往高小的通知书。
换言之,等秋季入学之后,大哥和二哥就可以一起去城关镇小学读书了,那边距离家有三公里左右,在交通不发达的这个年代,都是中午在那边吃饭,晚上再走回来,根据哥俩的脚程,至少要走一个小时才能到家。
都是六七岁的年纪入学,二哥跳级和大哥读一年,所以说读书这种事,真的要靠天赋的。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家长带出来的娃,二哥自律到令人发指,写出来的字也规规矩矩板板整整的,平时说话办事比大哥还要沉稳,比起大哥老实本分,他更像老干部。
三哥陶清七岁了,一年级刚读完,秋季进入二年级,他的学校比较近,就在镇子上,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
陶安今年四岁,还在育红班中班里玩儿,家里除了小酒,就属他开心快乐了,每天唱唱跳跳,玩玩滑梯,再不就是和小朋友你追我赶,放学回到家也有使不完的精力,相对于她安安静静的伴读,他就显得有些聒噪了,所以哥哥们写作业的时候,经常把他关在外面。
刚开始他还不乐意,结果被揍了一顿之后,就哭着喊着跑去找奶奶了,三哥在他跑开以后就忍不住吐槽。
“哭哭哭,整天就知道哭,还不如咱小酒呢,你看小酒多乖,从来不像他那么爱哭鼻子,真给咱男人丢人!”
“总算安静下来了,赶紧写,写完了带小酒出去玩儿。”
四四方方的桌子,三个哥哥各占一侧,小酒跪坐在凳子上,坐在主位,她很安静的翻看他们的书,不吵不闹的等他们写完作业。
哥哥们写作业分为书法和钢笔,所谓钢笔其实就是羽毛笔蘸墨水,书法乃毛笔作业,主要用来练习大字儿,羽毛笔蘸钢笔墨水就是正常解题作业了,三哥还在用铅笔,初小阶段一二三年级用的都是毛笔和铅笔,到了四年级会逐步开始练习用羽毛笔,高小就会彻底淘汰铅笔用羽毛笔,当然,家里条件好的,可以直接用钢笔。
倒是非常符合时代特性,因为现在写的字还是繁体字,十分注重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毛笔字,每天都会有书法作业,小酒陪读的时候,闻着墨水的臭香,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因为她前世只有在上书法课的时候,才会接触到毛笔,倒是没想到在这个年代,每天的作业都有练字这一项。
如果后世小学生也能捡起这门功课就好了,可惜时间都浪费在学习英语上了,反而老祖宗传下来的很多文化,都接连断了传承。
要不自古以来人家都说教育贵,教育难呢,就哥哥们这些装备,就不是一般人家能买得起的。
书包就不说了,那是奶奶和阿娘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单单这笔、墨、纸、书本,一个孩子的消耗一年就要达到十万到二十万,现在是四个孩子,四个孩子一年下来就得一百来万了,这还不算通货膨胀造成扛麻袋买书本的现象呢,读书真的是考验家庭条件的重要项目。
所以小酒通过哥哥们的学习,也暗暗发誓,自己将来一定要努力读书,争取跳级减少学费的支出。
她现在差就差在繁体字不会写,她练书法很多年,不管是软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都相当优秀,写字是没问题,但是这繁体字的记忆,却需要从小到大的一个积累。
虽说繁体字不是一下子就取消的,而是从建国之后,六十年代后期,七十年代中期,八十年代初等多个阶段过渡而来的,她小时候临摹的字帖也有很多是繁体字,不过那也只是练字的时候才会用得到,日常生活是用不到的,所以也只有如今这种情况,才能根深蒂固到脑子里。
现在港澳台采用的还是繁体字,繁体字并没有全部简化,有些字如今仍旧是繁体,只不过日常生活用的比较少罢了。
二哥陶然极其有耐心,他不仅写完检查自己的作业,还要看大哥和陶清的作业,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就跟强迫症患者似的,改到他觉得满意为止。
偏偏他的领导能力,让大哥都言听计从,从不会觉得不耐烦,亦或者心生嫉妒。
反观陶家的大家长们,似乎谁也没有因为几个孩子上学而烦恼过,甚至连看都没看过,就是这样放养的一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