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拨云见日
夏末的午后依旧炎热,风却带了些薄薄的凉意。剑斫锋跟在唐休璟身后,穿过悠长的回廊,深入唐府后宅。
京洛之中达官显贵之多,简直犹如天之繁星,剑斫锋负责涉五品以上官员大案,雕梁画栋,亭台轩榭早已司空见惯,然而这尚书府给他的感觉截然不同,从方才的乌头门到此处的回廊,皆是大气端然,不像是什么达官贵人的府宅,倒像是……边地的堡垒。
剑斫锋如此想着,步履一瞬不敢停歇。莫看唐休璟年事已高且是带病之身,这一路走去速度之快,剑斫锋要全力才能跟上,不至在这偌大的园子中走丢。
纵横拐了几道后,两人终于走到了回廊尽头,乃是一座夯土的水中浮岛,其上坐落一间书斋,应是唐休璟在家处理公文之用,门上有一把暗锁,似是别有机巧。
唐休璟开了书斋门,走入其间,见剑斫锋立在门口处,他回身道:“还不进来?”
剑斫锋这便步入了书斋内,只见三面墙全部摆放着阔大的书架,满满当当塞着各类兵书,正中一张桌案,其上乃是一张大唐舆图,旁白散落着一些唐休璟的手稿。
而整张桌面上最为惹剑斫锋瞩目的,则是一枚小小的香盒,雕饰精美,散发着清浅幽微的香气,令人闻之心弦放松,精神提振,一看便知出自唐之婉之手。
剑斫锋不自觉地勾了勾唇,他本是打算来向唐休璟解释那日在春回坊之事的,但看这位老尚书此时已不复那日兴师问罪的模样,他便暂且压下,叉手礼道:“敢问唐尚书,府中出了何案子?可是丢了什么物件吗?”
唐休璟未回话,而是曲着老迈的身子,颇为费力地将胡凳移开,打开暗槽,拿出一个纹虎宝匣,递向剑斫锋。
剑斫锋十分不解,接过一瞬,方觉察这宝匣的重量有些异常,上下掂量两番。
唐休璟弯身取物,牵动肺胁,又是好一阵咳喘,端起茶盏呷了两口水,堪堪压下来后方开口道:“此物为则天皇后所赐的文虎兵符,乃是为了彰显老夫当年镇守西州之功。则天皇后下令,凡见此兵符,如见圣人,残兵应听感召,立即集结于老夫麾下。当年老夫正是凭靠此收拢残兵旧部,最终与王孝杰内外接应,收复了安西四镇。”
“敢问这兵符……”
“如今这兵符自然已无用了,安西重镇固若金汤,也无需老夫再挂帅召集残兵。只是……前些时日面圣,圣人提起此物,称此物彰显则天皇后之器重,理应妥善保管。听圣人言下之意,此物便是我唐家备沐皇恩之标志。孰料……未过三两日,老夫便发现这兵符不翼而飞了,只剩下空壳一个。”
剑斫锋打开宝匣,只见绸绒锦缎铺在匣中,根本不见那所谓兵符。唐休璟咳了两声,又道:“这书斋存放了一些紧要文书,故而老夫常日里上锁。那两日卧病,不得起身,便未像平日这般到此处来。待病情稍愈,老夫到此处处理兵部遗留事务,竟发觉这兵符不翼而飞了……”
唐休璟说着,又咳喘不止,连寿眉都跟着震颤起来。剑斫锋知晓这老尚书性子极其要强,既不搀扶,也不端茶递水,待他终于平复下来,才开口问道:“敢问唐尚书,这门口可是一把密钥锁?”
“正是,但只开解了密文并不能开锁,还需用钥匙才能打开。这钥匙唯有一把,在老夫身上。”唐休璟说着,从怀兜里摸出一个极其小巧的锁钥,“便是这一把。”
剑斫锋接过钥匙看了看,又上前检查了两面窗户,皆是支摘窗,容不得一人过身,他不禁陷入了疑惑:“剑某不知晓这兵符是何等材质,但依据大唐惯例,应当不会是金银所制。”
“不错,”唐休璟答道,“只是寻常的黄铜兵符罢了。材质虽不值钱,却是御赐,若是被有心之人知晓,只怕老夫……”
剑斫锋心想这物件本身不值什么银钱,只因是御赐,方引人关注。换不了银钱,却能害得唐家被治罪,难道说是下人中有人怀恨在心,特偷了这御赐之物要陷害唐家吗?但看这犹如堡垒般的宅院,到底是什么样的下人才能悄无声息地偷到此处来?
事关唐府安危,剑斫锋立即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敢问唐尚书,卧病那两日,这锁钥放在何处?”
“收在卧房内阁的屉斗内。”
“唐尚书卧病时,是何人照拂在侧?”
唐休璟叹了一声,回道:“老夫虽有五子,但皆在外为官,京洛守在老夫身侧的,唯有长孙之晴与孙女之婉。老夫重病高热那两日,便是之晴与之婉轮番照料。”
剑斫锋顿了顿,又问:“可否移步唐尚书的卧房,再唤郎君与女郎君来问话?”
唐休璟颔首算作答应,颤颤起身,领着剑斫锋去往卧房处。长孙唐之晴夫妇已等在了彼处,他们看起来神色十分紧张,双手交握在身前,看到唐休璟,立即躬身行礼:“祖父……”
唐休璟坐回靠窗的胡凳上,抖抖摸出几个镇咳的药丸,压在舌下,边喘边问:“婉婉……婉婉呢?”
夫妻两人面面相觑,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