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大英搅屎棍,谁用谁知道
,可选择的余地小得可怜。”
他此来欧洲各国,就是未雨绸缪,
要是合兴公司真的搞不定,那就得重新选择合作方了。
陆时问:“可有意向?”
郑观应回答:“万国公司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陆时知道对方说的应该是比利时一家有王室背景的公司——万国东方公司,
他皱眉道:“不怕重蹈卢汉铁路的覆辙?”
卢汉铁路就是京汉铁路,
当年,借款筑路的消息一经传出,美、英、法、比等国的公司派代表蜂拥而至,竞相兜揽,
清廷认为其他国家胃口太大,而比利时是个小国,钢铁资源丰富,铁路技术成熟,最主要的是他们“于中国无大志”,比较让人放心。
最后的结果,历史课本上写得很明白了。
但此刻,京汉铁路还没有修好,清廷对比利时的贪婪仍是不知不觉的状态。
郑观应不解道:“什么覆辙?”
陆时叹气,
“从万国公司借款,整整三十年,一切的行车管理权均归其掌握。这合理吗?”
郑观应还是有点儿懵,
想了好一阵,他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说道:“小陆先生是因为联军侵华的事对比国心生怨念了吧?”
陆时诧异地问道:“什么事?”
郑观应又懵了,
“你不知道?义和团攻击芦汉铁路,杀死了六个比国工人,比国借此要求赔款。”
陆时无语。
对于列强来说,战争借口不是随便找吗?
他现在反倒觉得,如果夏目漱石没离开就好了,
日本在近代被英国、美国来回蹂躏,对于列强国家的手段是有认识的,不至于看不出比利时的伎俩。
陆时说:“郑总董啊,管理权归了比利时人,那我们还算有铁路主权吗?再说了,财政上的损失也比那些借款多得多啊!说好听了,那是借债,说难听了,那就是掠夺!”
一旁的辜鸿铭皱着眉头思考,
良久,他说:“借款只有450万镑,且年息才五厘,不合适吗?”
这话听得陆时差点儿吐血。
郑观应却是反应过来了,
他沉默道:“纸面上,这笔钱确实不多,但是……”
后面的话没说完,却等于说了。
陆时继续道:“而且,我们还给比利时人行了太多的方便。就说修筑铁路的材料,除了汉阳铁厂可以供应外,其余都归比利时公司承办,并享受免税待遇。这也不对头。”
免税的钢铁大摇大摆地进入国境,里面的猫腻能少了?
郑观应看看陆时,心中再一次感慨,
青年才俊。
其实,陆时的这些担忧,朝堂上的大人们也有预见,
很多人认为比利时虽为小国,但素来和法国穿一条裤子,而法国又与北方的俄熊关系密切,
此间千丝万缕、利益纠葛,根本掰扯不清。
但铁路总归要修,
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郑观应问道:“小陆先生会不会把问题看得太重?”
陆时摆手,
“其实不用我说,几年后,等着铁路修好,你们也会视比利时为眼中钉、肉中刺了。”
郑观应好奇道:“你如此确定?”
历史就是那么发展的,
陆时怎么可能确定不了?
他说:“本来,比利时只是一个跟在英、法身后狐假虎威的小角色,现在却以铁路为抓手,再加上金融业的攻势,有了上桌喝汤的胃口,让人无奈啊……”
辜鸿铭和郑观应沉默不语,
这当然只是表面的平静,两人的内心其实都已经被说服了。
他们震惊于陆时的见微知著。
辜鸿铭道:“正翔,还记得我与你说过的事吧?陆时可是一名言出法随的预言家。”
郑观应一愣,随即想起对方这么说的原因,
辜鸿铭与他讲过,陆时曾准确预言太后挟持皇上“西狩”,还京后,太后命皇上备位随朝,以欺天下视听。
如果陆时在权力中枢,有此见解并不算稀奇,
可他只是一介普普通通的留学生,朝堂之上并无根基,却能倚靠报纸上的消息,再依托分析,把局势看得如此透彻,属实难得。
大贤之才隐于野,说的就是这种人。
郑观应本来只想倒苦水,
现在,他却忍不住想要问策,于是道:“小陆先生,可有什么办法?”
陆时回答:“还能有什么办法?赎回呗~”
这话说得轻松。
郑观应颇为无奈道:“怎么赎回?合同签在那儿,白纸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