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出尔反尔
领导说话,讲究艺术,往往都是说一半留一半。
有能力的,这叫御人术。
没能力的,这叫遮羞布。
所以,不管你是有能力,还是没能力,只要当上了领导,说话说一半留一半,那就对了。
如果下属能理解你的意思,并按你的意思来,这样的人就可以培养。
如果下属不能理解你的意思,或者理解了你的意思,却不按你的意思来,这样的人,不管他有没有才,都是不能用的。
如果是面对一群人,每个人的理解或许会不一样,这样的话,就能防止下属拧成一股绳,反过来对你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一个合格的下属,必须随时随地揣摩领导讲话,揣摩他话语里留着的那一半的真实意图。
孟辉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不会揣摩领导讲话。
亦或者他是不愿揣摩领导讲话。
所以,明明是个业务素质出类拔萃的人才,又有得天独厚的背景,却总是不能得到提拔。
陆知行看到这种情况,就把覃玠的话摆明了道:“孟局长,我和覃书记都知道你是闻名全省的神探,对你的业务能力自然是推崇备至的。但这个案子暂时不能公开侦办。我和覃书记都有我们的全盘考虑,不能因为一个案子,而影响到淮州的全局。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啤酒厂的问题,啤酒厂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市里直接损失在四十亿以上!桂湖新区正在紧张地兴建阶段,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有了那四十个亿,我们紧巴巴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
覃玠接过陆知行的话茬道:“我们并不是压下这个案子,不让你们侦办,而是不让你们公开侦办。相反,你们最好能短时间内找到证据,把案子办成铁案。但有一个要求,不能打草惊蛇!”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孟辉要是再吃不透,那就别在官场混了。
屁股决定脑袋,覃玠和陆知行站的高度更高,看问题的角度就跟孟辉不一样,他们既希望案子能尽快告破,又要求不能打草惊蛇。
可是,侦办一个案子,本身就需要动用各方各面的资源,又怎么可能做到不打草惊蛇呢?
再说了,市局里,孟辉能相信又能叫得动的,本就没有几个人。
孟辉知道,覃玠和陆知行是想以这个案子为筹码,为他们换来更多话语权,让那些人做出更多让步,从而在啤酒厂的问题上,早日取得突破,进而争取到那四十个亿。
既然两位领导意见一致,孟辉再不答应,就太不合时宜了。
孟辉回到支队,在支队门口遇到了吴宏的妻子。
吴宏的妻子叫施露,是一个小学老师,长得颇有几分姿色,一身素衣也难掩其风韵。
孟辉有些头疼,他几小时前才对施露说过的话,该如何亲口否认?
很显然,施露能找到这里来,为的就是她丈夫的死因。
施露肯定是知道些什么,这是来向孟辉提供线索来了。
孟辉把人请进办公室,亲自给她泡了一杯茶,试探道:“你来找我,是有什么要说的吗?”
施露挤出一丝笑容:“孟局长,我知道老吴有罪,但他死得不明不白,我还是不甘心啊。”
孟辉道:“有什么话尽管说。”
施露掏出一个日记本,捧在手里,对孟辉道:“其实老吴本质并不坏,他走到这一步,一个是他自己没有坚守住底线,再一个也是因为那些人的威逼利诱。老吴是个农村的孩子,考上警校,当了个小警察,从基层一步步爬上来,其中艰辛,外人很难理解。随着他的官越做越大,来家里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也就越来越好。我们有个儿子,从小就不怎么进学,成绩一直不怎么好。后来,就有人建议让他出国读书。我和老吴一商量,觉得孩子才是家里的未来,就答应了。以我们家的条件,很难支撑一个孩子出国读书,但这些完全不用我们担心,从孩子出国的手续,到给孩子找学校,以及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有人帮我们解决。也就是从那时起,老吴就彻底滑入了深渊,人家让他干什么,他就只能干什么。孟局长,你不知道,老吴堕落后,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干坐在那里,使劲儿抽烟,一次就能抽一两盒儿,把一个书房抽得能熏死个人。他那时干了许多违心的事儿,心里过不去那道坎儿啊。这个日记本是我无意间发现的,老吴在里面记载了很多事,不知道对你们办案有没有用。”
施露说完,把日记本递给了孟辉。
孟辉收下日记本,随便翻了翻,日记里的内容基本都是吴宏做过的那些事的详细内容。
或许,吴宏早就预感到了他的今天,这个日记本也算是他为赎罪的一种心理安慰吧。
孟辉合上日记本,锁入抽屉,致谢道:“谢谢你,施老师,这个对我们很重要。”
“有用就好,”施露说,“不知道案子多久能破?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