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秦业:这可是我的贤婿!
秦业的话算是解除了他心底的大部分疑惑。
现在他有九成的把握,可以确定秦可卿就是义忠王爷的女儿。
毕竟,当时先有废太子起兵造反,后有贾代善京营入京平叛,义忠王府一带全程都在战场的范围之内。
在兵荒马乱的时候,秦可卿一个女娃照顾不周,出了什么闪失很正常。
而且,义忠王爷后续应该是找到了秦可卿的下落并且一直默默关注着。
只是出于某些原因,一直不便相认罢了!
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在原著里秦可卿命丧天香楼之后,义忠王爷还送来了给自己老爹准备的棺椁。
总不能是义忠王爷这个实权大宗正和贾珍贾蓉这些废柴平常玩的好吧......
哪有这样的道理!
甚至贾瑜先前的一些疑惑也可以迎刃而解。
难怪自己在扬州在京城,两次破坏对方的布置,义忠王爷也是一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乌龟样子。
心里释然之余,贾瑜也不忘再安慰一下秦业这个假岳丈的心情。
他笑道:“岳丈放心,家中宁国府一应事物如今俱操持在可卿手里。便是岳丈不提小婿也会好好对她的,如今这东府离了我可以,但如果离了可卿可就玩不转了。”
贾瑜已经把话说得这么好听,秦业自然再难甩什么脸色了。
他咳了一声,一收刚才的愤怒和蔼道:“等下你们两个也不要回去了,留在家里吃过午饭再回。”
吃饭好啊。
在中国这片土地,吃饭某种时候就意味着退让和同意。
贾瑜心底一喜,正要点头应下。
突然见秦府下人脚步匆匆跑进来道:“老爷,门外来了一群报喜的差人,还有个自称西陵县县令的官儿!”
秦业一惊:“嗯?县令来了?报什么喜的?”
下人不禁看了眼贾瑜,先前老爷发怒时候他也看在眼里。
此刻听到问题讪讪回答道:“贺的是,宁国贾氏子弟贾瑜大爷高中今科西陵县县试案首!”
‘哐当!’
秦业手中茶盏落在案上,杯中茶水都洒落出来。
他伸手抚了抚茶水,强做淡定道:“啊,景岳何时去参加了科举?还高中了案首?”
贾瑜神色从容,起身淡然应答道:“跟随家师学习了半年多,四书五经略懂一二而已,让岳丈见笑了。”
我只学了半年!
我只是略懂!
秦业哈哈一笑,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换了个称呼道:“好贤婿,这般大喜事有什么见笑的?快随我出门接待县令和喜差。”
好家伙,你能笑的再猖狂一点吗.....
贾瑜微微摇了摇头,跟在秦业身后走出去见客。
科举的地位在这些读书人眼中比自己想象的还重要,他废了半天口舌才把秦业哄好,如今只不过一个案首的身份就让自己在对方心中从‘景岳’变成了‘贤婿’。
如此一来,贾瑜参加后续科举的心反而更加坚定了。
门口处,刘县令笑的比当年自己中进士游街时候还高兴!
不高兴不行啊,昨天还和他好好说话聊天的教谕,今天就被人送进去了!
刘县令是生怕自己也跟着进去呀!
看见贾瑜从门口出来,他压根没顾得上旁边的老头,一把冲过去比看见亲爹还热情。口中大声祝贺道:“恭喜贾大人,中了今科本县的案首!”
贾瑜心道:你笑的这么开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中了.....
他不动声色推开刘县令,随口客套道:“全赖县尊欣赏,瑜愧不敢当。”
刘县令却是打了个哆嗦,立马申明道:“贾大人严重了,大人对时局洞若观火,分析丝丝入扣,此等文章岂是在下配审阅的?”
他慨然道:“国朝八十载,能得陛下亲自手书:独克风华,国士无双八字评价者,屈指可数!”
言罢,却是深深弯腰作揖道:“仅凭此《平边六策》一文,贾大人便可与《隆中对》之诸葛孔明,《平边策》之王朴,同垂青史光照万古!说起来,还是刘某今天占了大人的光才对。”
实际上,贾瑜所写的策论文采并没有这两位大佬来的精彩。
若用文人的话来说,贾瑜的策论是术,而诸葛王朴的是道。
贾瑜的策论偏重实操,后者则指明了战略方向,二者孰高孰低并不好说。
只不过有着宣文帝的朱批加持,那此刻就变成了政治正确!
这四个字,可比什么都厉害多了!
秦业在一旁初时听得糊涂,但到了这会也差不多反应过来了,自家这个贤婿文章写得好惊动了皇帝呀!
他笑道:“刘县令,不知这试卷可曾带来了?”
刘县令看了一眼秦业,见对方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