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一上学期结束
时间不知不觉划到学期末。黑得更早的冬至夜,熙熙攘攘的校园好比周六夜。我和阿峰、小强从篮球场回得稍晚,常去的1号食堂各层各窗口已无饭菜。填饱肚子不得不前往校外。其实不常外出用餐也不全是价格更贵的原因,而是路途实在太遥远。我们已经是挨校门最近的老寝室,出校都要花费十多分钟。另外就是口味的原因。
没有资金压力后,我几乎尝访了马路对面一排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饭店,包括村巷里的。本来数量也不多,但很快放弃。因为和这座城市一样,学校来自东北的同学占据三分之一。让人不由产生这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的错觉?而且据他们大部分人说是认错了地名才到此就读,以为是首都附近的一座小城。可地图显示从最上端到几乎最下的天差地别很难让人相信。
后来我又发现,不仅是学生群体,南方很多的沿海城市普遍存在大量东北的移居人口。就像校外的东北餐馆已然超过半数,倒不是说味道不行,只是偶尔吃吃酸甜口还能接受,多了还是更想念偏辣的家乡美食。最接受不了一点的是连普通的小炒肉也丝毫品尝不出习以为常的那种嫩滑口感,难道猪肉的质地还分区域?还有在家颇为嫌弃的炖汤和土鸡蛋,甚至我妈那烹炒的早已吃腻的任一一道家常菜都让我无比的怀念。原来思乡是从食物开始的。
胡思乱想地经过食堂购物一体的综合楼,阿峰一个箭步蹿入ATM机前寥寥无几的排队当中,但很快追上来从背后拍了拍我,嘟囔着:“你先借一百给我,ATM机上没现金了。”
“咦,今天这么早就没现金了,一般不都是八点之后才被取空的吗?”我疑问道。
“我哪里知道哦,今天是什么日子,大家取钱这么积极。”
“那你干嘛非要这个点去取钱?”小强补上一句。
“我平时又很少去外面玩,月初饭卡里充的钱完全够得吃饭,也足够去超市买东西,学校里各个地方又可以刷饭卡,再说我又不像你们还要去泡妞,带这么多现金干什么啦!”
阿峰发出巨大声响的回答让我和小强无言以对,还好在绵延纷闹的人群里并不引人注意。
校门向右,零乱停放的几辆汽车前,好些同学不吝口舌地与黑车司机讨价还价;不远的满载的公交车上,疲累不堪的回校人正与欢呼雀跃的外出人交换着位置与状态;而宽阔的马路正中是各种推车自行组成的小型夜市。不同规格不同材质不同字体的招牌产生一种凌乱的生活之美。明暗不一的灯光下,推车四处流溢的油光熠熠反射着商家的繁忙。穿过正中间的热火朝天,推门而入最常去的,大家最易达成口味共识的川菜馆。还未进门就被返潮的同学漫回门外。更没想到的是接连几次都是同样情况。除去开学的那几天,校外饭店从未如此的爆满过。拎着小摊购回的肉夹馍、手抓饼和烤鸡,我和阿峰仍意犹未尽地讨论刚刚的一座难求。
小强却一脸疑惑地看着我俩,似乎我俩比他还没有生活常识:“你们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知道啊,听见很多人说是冬至,怎么了?”
“所以饭店才这么多人,因为都出来聚餐了。”
“嗯?这是什么意思?一直以来,除了我爸告诉我冬至是全年之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外,也没见到和平常有什么区别,更没有特别地庆祝过。”
“那你们和俺们那不一样,在俺们那,冬至是很隆重很隆重的一个节日,是和过年一样要吃饺子的!”
“那还真不一样,我们过年都不吃饺子。”
“不是吧,那你们吃什么?”
“吃饭啊,只不过比平时丰盛许多,还有年前晒好的各种腊味,比如香肠、板鸭、牛肉巴、猪肝、鱼干等等等等。”
小强越来越好奇:“那你们是从来不吃饺子的吗?”
“吃啊,为什么不吃”
“过年都不吃,那什么时候吃。”
“想吃的时候就吃,没有什么特定的时间而已,而且我们吃本地风味的饺子居多。”
回寝路上,我们一路探讨着南北差异的2.0版本。
热闹的冬至过去没几天,很快迎来大学的第一次考试。可键盘敲击与口头连麦声交替着上涨,夜晚寝室的活力依旧,犹如一座小型网吧。丝毫感受不到备考紧张兮兮的氛围。直到考试前一晚,我才恍然惊悟,不遗余力地鼓动同楼层所有同学去自习。但出师不利,由于既没上过自习,大学也没有固定的教室,轰轰烈烈的一大群人和无头苍蝇一般,误打误撞进了主教学楼负一层图书馆。不然还真不知道经常路过,毫不起眼的地方居然就是知识宝库。不过随即便偃旗息鼓,因为我们对于发现的新天地突感惊喜,但又因为清肃的场面而不自觉地噤声。而且生疏地刷着饭卡好似游客的一个个,这才发现它居然还有这样的隐藏功能。
步入这意外的静隅,虽说馆内布置和规模不算大,但也五脏俱全地按功能分以区域。高高满满、行行列列的的青色铁皮书架整齐有序,静伫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