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易应归
跟易轩说了好一会话。勤儿劝着疲累的易轩去睡个午觉。自己睡了整整三日,一点也睡不着。就去易轩的农场转悠。看到管事正盯着仆子们在给刚翻过的地埋肥。
地中间正烧着火粪。一些人正在捡地里的石块。田地里被耙的只剩细腻的松软的土。华夏的人爱土地真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对待土地格外的有耐心。
两千年以后的华夏人也是这样,这可能就是经过几万年遗传在基因里的难以磨灭的东西。
勤儿走到管事五步远的地方站定,管事忙一礼,“姑娘。”
勤儿回了一礼。她记得曾听易轩说过这个管事姓赵,就主动搭讪道,“赵管事把这地打理的真好,一点也看不出来这里不久前受过灾。”
赵管事道,“我就喜欢做农活,也有些心得。土地最是不会骗人,也最懂感恩,你对它一份耐心,它就会还你十分收获。”
勤儿心道,这赵管事还是个性情中人,把土地都拟人化了,含沙射影的对人看不上。
勤儿弯了弯唇角,“赵管事心得颇深。”遂转了话题,“上个月的洪灾将上游的淤泥都冲到了下游,我看都堆在不远处的河里了,不晓得那淤泥用在地里对庄稼有没有好处,若是有好处,挖了来,既能给地里填肥,还能疏通河流,下次再有雨,也能顺着河顺利流走,保住田地。”
赵管事听着回道,“那淤泥是极好的肥料。原先想过这事,最近太忙竟把这事给忘了,这几日就去办。”
这赵管事也是个人精,以为勤儿这是仗着易轩的关系在给他下任务呢。
勤儿忙补救,“我就随口瞎说的,没想到赵管事早就想到了。我春日在汴州,看那里好多人都在栽种葡萄,我想着要些苗子,拿回这边栽种,那里的果农跟我说,他那葡萄很是挑土,说了一堆的盐碱地,酸性土之类的,也听不懂,便作罢了。赵管事是农事行家,今日想请教管家跟我具体讲一讲,就拿这块地来说,这算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呢?又有什么法子分辨土质呢?”
赵管事看勤儿将姿态放的低,一脸的真诚样子,心里的一丝芥蒂消除了不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很是自信,头头是道的给勤儿普及起土质的知识来。
勤儿也听的认真,心道这些知识并不是后来才有的,华夏的祖先们早就研究透了。打心眼里十分佩服赵管家,以后要是在农耕方面有不懂的一定要向赵管家请教的。
“作物生长好坏不光要看土质,也得看气候,日照时间的长短,日夜的温差,季节更替的频率。这些对农作物的影响都非常的大……像这里夏日冬日时间长,春秋短……”
聊了一会,赵管家就把勤儿当成了自己的徒弟,且对这个徒弟很是满意,爱思考,还会举一反三的提问。自己手下的这些人,从来都是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问为什么这样做。
赵管家道,“姑娘想种葡萄,且想在此处将葡萄种好,有更好的办法。”
勤儿好奇道,“什么办法?”
“田地周围的这些林子里有好些野葡萄,将这些野葡萄挖了,最好带些土,栽种到地里,将这些野葡萄栽活以后,嫁接你想要的葡萄枝,成活率更大些。”
勤儿想到前几日在西林村西边的林子里确实看到好些野葡萄,她尝过的,酸多于甜,水分也不是很大,口感一般,摘了两筐做葡萄酒。
说到做葡萄酒,在梦里勤儿问了褚小旧做法。
褚小旧查了后将配方告诉她。流程很容易,难就难在需要白砂糖,这个时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白砂糖。
也有人用甜菜或者甘蔗熬糖霜,但这供应量非常少,价钱特别贵。勤儿便让老阿伯在村里种甘蔗的人家买了一捆甘蔗,将甘蔗剁碎和着洗好了的葡萄放在陶罐里发酵。
也不知道能不能成,试上一试,全当做实验了。
勤儿心想,抽空还得再去一趟林子,只这一次,不走深,挖几株葡萄就好,绝不贪心。
正跟赵管事探讨的愉快。易轩背着手缓缓走过来。“赵管事这样忙,还得应付你这十万个为什么。要是赵管事误了事,你可能给赵管事补偿?”
勤儿起身赶紧给赵管事一礼,表示歉意。赵管事赶忙回礼,“老奴这就去办事。”转身忙事去了。
勤儿瞪了易轩一眼,“我还没问完呢,你怎么把人支走。”
“都说了一个时辰了,你口不干?”
“那我回阁楼去喝茶。”
“他近日忙,等他忙完这一阵,我将他借予你,你尽管使唤。”
“你说的可要算数。”
“嗯。”
勤儿上了阁楼,看到桌上沏好的茶,牛饮了一杯,桌上还有一碟鲜艳欲滴的紫葡萄,勤儿知道这是易轩专门给自己备的,也没客气,一口气就吃完了,还有些意犹未尽。心想着虽只有这么点,得来应该也是不容易,越发勾得勤儿想自己种葡萄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