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召公封燕
说起燕国,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在中国的历史版图上存在达八百年之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慷慨悲歌的历史典故,可是燕国是怎么诞生的呢?说到这里,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位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他就是西周时期治国典范召公。
召公真实名字叫姬奭,他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的弟弟。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唐甄说过:“为将军者若吕牙 ,为巡抚者若召奭。”说的是:做将军的要像姜子牙,做地方军政长官要像召公奭。召公奭与姜子牙是同时代人,后世把他们与周公旦、毕公高并称为周初四圣。
在文王时代,召公奭就已经崭露头角。文王迁都于丰的时候,就把召地封给了召公奭,所以他被称作召公。文王死后,武王姬发开始酝酿伐纣大业。在牧野之战中,商王帝辛的奴隶大军临阵倒戈,周军攻入首都朝歌城,帝辛自焚而死。武王姬发登坛祭天,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奭手持小钺,左右夹辅周武王举行祭社大礼,向上天和商朝百姓宣告帝辛的罪责。武王姬发为了控制和治理商人的土地,把商人的地盘进行了肢解,并分封给同姓贵族和有功之臣,这就是第一次大分封。姜子牙被封在了齐地,建立齐国;周公旦被封在鲁地;管叔鲜封管国主要负责监视帝辛之子武庚;而召公奭则被封在河南济源以西一带,建立召国。
周朝朝堂上有四大巨头,他们分别承担的不同的职责。管叔鲜统管三监,负责管理和监视殷商最核心的遗民和贵族。周公旦带着大批殷商奴隶去建设新都城洛邑,并管理朝政。姜子牙则带领部队继续攻伐拒绝投降的地方诸侯。而召公奭则负责招降纳叛。
召公奭的工作是让战败的商人服从周人的统治,周以小邦而治殷商大国,首先要争取的就是民心,让他们不对周人的统治形成抵触。召公奭先是释放了被周王囚禁的箕子,利用箕子的声望令商人信服。召公奭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任务,稳定住了商人的民心。为中原各大诸侯国的建立,形成统治争取了时间,把周人对中原的占领变成了既定事实。自此商人再也没有找到夺回中原的机会。
武王姬发死后,召公奭和周公旦两人商议之下,在陕地画了条线,陕地以西的归召公管理,而陕地以东归周公管理。
召公奭多次斥责周公专权,周公却拿召公没办法,先写了《君奭》表白自己的忠心,后来又列举了伊尹,甘等人的旧事才让召公不再怀疑他。就算如此,周公旦的执政还是成为了管叔鲜造反的借口,他勾结了武庚,与同为三监的两个弟弟霍叔处和蔡叔度发动了三监之乱。
面对叛乱,周公旦和召公奭再次团结了起来,周公旦开始东征。这次东征很顺利,《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周公平定叛乱能这么顺利,与召公奭坐镇后方,提供军需,平靖地方分不开关系。这个阶段,召公受封太保,周公受封太师,成为成王的左右手。
周公平定叛乱后不久,周公旦归政,召公奭成为了西周的首席大臣。但是三监之乱后,武庚有可能向北燕方向逃跑了。而北方,也就是今北京一带也被认为是商代“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地方。也就是说,三监之乱后,殷商余孽转移到殷商人发源的北方地区,继续跟周王室作对。周成王下令让召公奭继续领兵北上彻底扫清殷商余孽。
召公奭的军队行进迅速,这个时候,召公的军中很有可能有着熟悉北方的箕子带路。所以召公的军队很快就攻打到了今北京一带,殷葺的叛乱也被迅速平定了。召公奭的军队进攻到今北京地区,命令箕子带领部队出辽西走廊,进入今东北地区,继续追击逃散的殷商叛军。周成王得知召公平叛胜利的消息之后,就把这一带作为封国奖赏给可召公。清除了殷商余孽以后,召公北伐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他没有在北燕地区停留,很快又回到中枢坐镇,帮助成王治理整个西周。临行前召公把管辖燕蓟一带的重任交给了儿子姬克。
因此在燕国开创奠基时期,召公长子姬克的作为不可或缺。作为姬周王朝的“红二代”,姬克代父就封,是实质上的第一任燕侯。他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重托,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修建坚固的城池,发展农业生产,开辟连接中原、通往东北和蒙古草原的主干大道,使燕国从弱到强,迅速崛起,成为雄踞北方的大国。但它强而不霸,睦邻友邦,不仅发挥了“以藩屏周”的作用,更与其南方的齐、鲁、吴等国,拉起了防御东夷入侵的防线,为统一我国北方、发展北方的经济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