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诏狱等死,太子偷听我讲课 > 第187章 胡轲的现状

第187章 胡轲的现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城里边的局势也多少松懈了一些。

胡轲这样的人物虽然身份比较独特,但放眼在整个大明的朝廷里,却也根本算不上什么重要的一号。

也因此针对于他的抓捕,最终还是慢慢的停了下来。

毕竟大明现在需要用人手的地方还很多,把注意力浪费在这样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逃犯上,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不过朝野上下倒也没完全放弃这么回事儿,抓捕胡轲的海捕文书随着抓捕毛骧的海捕文书一块儿被下发了出去。

不过很明显在这件事情上,大家的注重点全然都在毛骧身上,胡轲的这份文书完全就是一个顺路搭上的附带品。

而胡轲那边也在好几天的等待之后,终于等来了一个识字的先生。

经过这位先生的翻译以及部分直接的回答,胡轲这才算是弄明白了自己现在的处境。

他现在所处的是位于长江边的一个小渔村,这里原本在前元的时候算是元军养马的地方。

而元军之所以能选择在这个地方养马,与其他地方想要灭绝汉人耕地传统的原因却不太一样。

这个地方原本就是一片盐碱地,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公众价值,也因此这块土地一直就处于荒置的状态,毕竟这么一个种不出来粮食的地的地方,又怎么可能吸引人过来居住。

不过在元末的时候,这里发过一场大水。

虽然没能将那片盐碱地完全冲刷掉,但多少也算是把土地改良了一些,使得这里慢慢的有一些没有地耕种的流民聚集了过来。

再加上后来大明一统天下之后,此处变为了堂堂国都的附属之地。

这片土地的价值也骤然被抬高了一些,也因此吸引来了不少在京城里边无法落脚的平民百姓。

不过这个地方虽然离京城不是很远,但一向都处于一个被忽略状态的这个地方,一方面远离官道,另一方面离长江岸边又太近,时刻有着被洪水淹没的风险。

所以除却一些穷的没处去的家伙,也很少有人会到这个贫瘠的地方来居住。

就比如现在收留胡轲的这一家人,原本只是长江沿岸打鱼的穷苦人家。

后来在被地主把自己家那最后的半亩土地也给掠走之后,活不下去他们便只得放弃原本在长江岸边最后苟活的日子,逃到了这么一片被所有地主都瞧不上的地方。

可是即便已经逃了过来,但对于新来者的他们,此处哪怕是贫瘠的盐碱地,也没有他们耕种的份。

于是乎,这一家人便只得又操持起了原本打鱼的活计。

然而此处的河流不过是长江分出来的一段小支流,其中江水湍急,此处的鱼获显然与长江干流没办法相比。

不过好在生活的环境算是安定,官府除了夏秋两季派人过来收人头税之外,也极少派人再来干扰这群人的生活。

毕竟县太爷心里那是有本账的,这群人如果自己只收人头税的话,那么他们便只不过是一群住在此地的流民而已。

那朝廷便对他们没有什么太大的义务,只要这些人不要遭了匪灾突然集体去世,那么对县太爷功绩的考量就不会有任何影响。

而一旦对这种贫瘠的地方收起了土地税,那情况就大大的不一样了。

非但这种贫瘠地方的粮亩产出,将会被纳入到自己治理范围内的平均粮食产出当中。

更为重要的则是这群人一旦交了土地税,就会成为自己治下的真正百姓。

到时候不但要关注到他们的生死,还得按照朝廷的规定给他们提供类似教育以及医疗的服务。

虽然这个时候说是教育,也不过是派个秀才,教村里几个能拿的起学费的门户给予一些蒙学的教导罢了。

可对于县太爷来说,任何一个凭空增加自己府里支出的行为,都是要重重考量的重要事情。

同时一旦派了官府的教育机构,那么这个地方孩子的升学率,也自然会纳入县太爷功绩的考量范围。

对于素来以文学渊薮之地县官闻名的县太爷,怎么可能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于是乎种种情况的约束之下,就使得所有人都默契的对这一篇没有什么油水可渣的百姓选择了置之不理。

不过他们的这种置之不理,最终落在这群百姓的头上,却反而成了天大的好事。

对于一群饭都吃不饱的穷苦人来说,自己家的子弟,能不能出人头地,根本不是他们现阶段要考虑的事情。

如何能在现在这种艰难的时候,把一家老小的命给续住了,才是他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也正是因为避免了朝廷的干预与剥削,才使得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渔户,也敢把江边捞回来的一个壮年男子拉回家里来。

他们家里固然是贫穷的,可是凭借着自己的辛劳,维持一个基本的温饱,还不是一个太难的事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