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朱元璋的希望
朱元璋眉头紧皱,现在汇报上来的情况甚至比自己当初预想中的还要更加严重一些。
北平城作为整个塞北防线上最为核心的一个关键节点,这种地方现如今竟然出了这么多的内奸,这如何能让这位大明的最高统治者不愤怒。
不过心里的火虽然已经很大,但是朱元璋最终还是让这三个办事不利的属下退了出去。
他心里很清楚,这里边的事情本身与这三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于此朝堂正是动荡之际,属实不能再掀起又一场的血雨腥风。
更何况朱元璋心里也很明白,北平这个地方原本就是元人的都城。
虽然那群自诩为正统的家伙,在维护统治的同时,还继续在草原上过着他们看似最洒脱的日子。
但实际上整个元庭的权力核心还就是在大都这里,毕竟放着平原上的好日子不过,跑到草原上一个劲儿的跟老天做斗争,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把这种事情贯彻到底。
这样一做,人家经营了上百年的坚城,自己虽然也已经派了人手去治理,但又岂是那么容易全盘消灭掉的。
“老四啊老四,希望你能够如你那老丈人所言一般,真正的给我大明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气象。”
此刻的大殿里面就只剩下的朱元璋一个人,望着摆在桌面上堆积如山的奏本,这位传奇的帝王也不由得默默的感慨了一声。
朱元璋能够感觉得到,在自己这一手关于朝堂权力的重新分配之下,现在的他已经逐渐的走到了大多数朝臣的对立面。
并且这种感觉还并不是在上朝的时候他体会出来的,反倒就是在如同现在这般自己独自一人的状态下,朱元璋反而感受的最明显。
朱元璋扪心自问,他自认为自己在过去的十二年里,没有一日不曾精心处理政务。
但劳心劳力这么多年之后,当他猛然间重新把视线从放回到民间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当年参加义军时所立下的种种誓言,现在非但没有全部实现,反而比当初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元庭当年虽然失于暴虐,对于各个地主阶层的管理,也因为其体制的原因而疏于防范。
可尽管如此,那些大地主在肆意掠夺百姓血汗的时候,也终究还得顾及着上面还有一层蒙古人在拿着刀时刻看着自己。
虽然蒙古人所谓的并不是要保护百姓的血汗,他们想的也无非是把这些丰厚的利益从中分一杯羹。
但手持武力的他们终究对这群地主有一个震慑,使得他们在兼并土地的过程当中多少还有着一份顾忌。
可是当他朱元璋的大明建立之后,这样一层来自于上层的武力威胁,这些本就贪得无厌的地主阶层,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宽敞的空间。
并且由于朱元璋对于朝堂上官员的控制,使得在大明建立之初的这段时间里边,士人这个阶层还没有很强大。
而士人阶层的不强大,就意味着小地主现在甚至连一条翻身的道路都没有。
作为一名真正从底层闯出来的帝王,朱元璋十分的清楚。
所谓民心指的并不是那一个个被打散到田间地头手里,根本形成不了合力的普通劳苦百姓的想法。
民心的最基本构成单元正是这些手里捏着一定资源的小地主们。
所谓打仗打的就是钱粮,而钱粮的最大贡献者就是这群把百姓血汗已经剥削到手里的小地主们。
这群手里聚集着百姓生产所得的恶人们,他们手里既有资源,还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武力去保护,一旦发生动荡,他们就是那些上层更大的贪婪者,放在嘴边最好的食物。
不过他们这群人虽然各自没有反抗能力,但倘若聚集在一起,却也并不是一点抵抗的能力都没有。
这种具有一定可伸缩性的组织,就是那个时代关于民心的真相。
换句话说当这群小地主聚集起来的那个团体选择支持谁,那么至少在短时间之内,这个被支持者就可以成为这个地方上拥有最大话语权的那位。
而这里之所以没有把大地主牵扯进来,则是因为大地主在乱世之中天然的会转化成为参与权力角逐的那一方。
他们要做的是争取更多的小地主把民心汇聚到自己这里来,而不是把自己当成民心的一部分。
现如今的朱元璋很明显的察觉到,在洪武十三年的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小地主们已经没有了太多生存的空间。
无论是当年跟着他一起打下这偌大江山的广大功臣,亦或是后来不断投靠过来的那些大地主。
在大明休养生息的这十余年里边,他们凭借着手上已有的权力和资源,一刻不停的在干着土地兼并这种事情。
这一切并不是朱元璋从奏本里看来的捕风捉影,更是他派往全国各地调查的锦衣卫汇总上来的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如果说其他地方的土地兼并与朱元璋而言,不过是在举起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