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封建亲贤世相袭
第847章封建亲贤世相袭
贞观七年,
正旦。
长安,天子自九成宫巡幸而返,在太极宫中举行隆重正旦大朝会,接见四方使者朝贺,稍后举行宫宴。
宴会上皇帝李世民很高兴,招来太子在身边,对他小半年的留守监国表现非常满意,当着中外诸人的面大加赞赏。
平时很少喝酒的皇帝今天破例多喝了几杯,借着酒劲,红光满面的皇帝宣布了一道诏令。
分封诸王,赏赐功臣。
皇帝举着犀角玛瑙杯,站在殿上朗声道,“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吕后欲危刘氏,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
“今朕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安州都督吴王恪等二十四人,又以功臣太子太师赵州刺史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宋州刺史房玄龄、太子太傅齐州刺史秦琼、太子太保江州刺史武怀玉等二十四人,并为世袭刺史。”
此言一出,殿上很震惊。
皇帝要分封,去年就动作很大,知晓内情的大臣也不少,甚至也知晓皇帝还要世封功臣,
可都以为这事还早,或者说这事又是雷声大雨点小,
岂料还真就突然下诏了。
而且跟之前传闻的那些内容还不一样,比如之前传闻荆王等皇弟是要分封到黔中南中等地去,李恪等皇子则也是分封到巴蜀岭南等地的,
世封刺史的功臣听说原本也只有十二人,
如秦琼本是封瀛州,也有说封徐州,但这次却是封齐州刺史,再则就是世封功臣达到二十四人,
基本上得到过实封食邑的功臣,除了裴寂王君廓罗艺等因谋乱叛乱被诛杀或除爵的,这次都在世封之列。
二十四位皇弟、皇子分封刺史,以州为国。
二十四位功臣,分封为刺史,子孙世袭。
殿上不少大臣听闻,都变了脸色,觉得皇帝这分封太过突然,难以接受,礼部侍郎李百药就立马站了起来要进谏,
结果皇帝直接一摆手,
“今日新年正旦宫宴,开开心心,吃酒看舞,不谈它事,”
“接着奏乐,接着舞!”
宫廷乐声再次响起,教坊的舞女也接着跳舞,有殿中御史过来,让李百药坐下。
这一晚,皇帝喝的有七八分醉意高兴而归。
李百药回到府上,立马就研墨提笔写奏疏进谏,
“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也,尊主安上,人情之大方。
思阐治定之规,以弘长世之业,万古不易,百虑同归。然命历有赊促之殊,邦家有治乱之异,退观载籍,论之详矣。咸云周过其数,秦不及期,存亡之理,在于郡国·····”
李百药提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写下万言谏书,希望皇帝不要开历史倒车分封,尤其是不要分封功臣为世袭刺史······
这晚长安城,很多人无眠。
连位列世封刺史第一名的长孙无忌,也睡不着,坐在书房里跟心腹、子弟们彻夜长谈。
长孙无忌很不高兴,甚至有几分不安。
“臣披荆棘事陛下,今海内宁一,奈何弃之外州,与迁徙何异!”
国舅爷长长叹声,当今天子登上宝座,他功论第一,可在贞观初短暂做了宰相后,一直不再得实职,领着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的虚衔到如今,但起码还在长安,起码还经常能伴驾左右,参谋咨议。
可现在皇帝赐封他为赵州刺史,虽说是世袭,但长孙无忌关注重点却是赵州刺史。
难道皇帝这是变相的要将他弃之外州,要将他赶出权力中枢?
彻底厌烦他了?
赵州在河北,那也是中原腹心要地了,虽经历隋末战乱,但如今也是恢复的很快,子孙世封赵州刺史,这看起来不差。
可长孙无忌却怎么都觉得这有问题。
“得想办法劝谏陛下。”
“怎么劝?”
长孙无忌贞观初一步登天为宰相,权势无匹,以致于长孙皇后都屡屡向皇帝劝说,不愿兄弟为宰相,为愿家门过旺,免得盛极而衰,
这确实是事实,就算经历这几年,长孙家族在长安,在朝堂上,依然是极有权势的,尤其是随着高士廉的回归复相,长孙家族势力又有抬头。
假如皇帝真是因为长孙家势力太大,以免将来外戚势大,所以现在借这机会要把长孙家族迁到地方去,这时长孙无忌反对世封功臣,那就很不好了。
“找个合适的理由。”
长孙无忌想来想去,一位门客找了个理由,“怕子孙后代不肖,治理不好赵地,到时被朝廷责罚,轻则子孙殒命,重则断绝祭祀,
这非朝廷善待功臣的初衷啊。”
长孙无忌一听,很好,以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