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国战之始未雨绸缪
何为?”
蔺相如拜下道:“微臣不知。”
“哎,真是有钱烧的……”
赵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赵国人人都知道,此次赵括一举灭了燕国,从蓟都足足往邯郸拉了上百车金银财宝,除了给赵王象征性地留了一些生活费以外,剩下的全部充入国库。
原本赵丹还有些沾沾自喜,觉得赵括真乃治世之能臣,转眼间就解决了赵国财力不足的困境。
可是没想到,还没等这些钱暖热,就被赵括拿来全部换成了没什么卵用的麦秸,这让他如何不气?
但气归气,赵丹对赵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一甩袖子走下城头道:“待我明日早朝,当面质问与他。”
翌日,正阳殿下。
赵丹头戴冕冠身着蟒袍,稳坐上位目视着下面两边的文武百官。
“大王,邯郸学宫昨日收缴学赋,共计一万六千余钱,已全部纳入国库,请大王签收。”
说着赵括一挥手,几位廷卫便抬着一箩筐竹简放在了赵括身边。
这些竹简上,记录着缴纳学赋的花名册,要同金银全部纳入国库,记录在案。
“善!”赵丹吐出一个字,廷卫们又再次抬起,送入殿后。
赵丹犹豫了一下正欲开口,却看到赵括再次上前,手中多了一个木筹。
“启禀大王,已近年关,学宫讲师薪酬共计三万钱,请大王示下是否如数发放?”
宦使令上前将赵括手中木筹接过,呈与案前。
赵丹无力地吐出一口气:“准。”
这边宦使令刚走,赵括手执笏板又开口道:“启禀大王,学宫学生日益增加,原有学堂已不能容纳,臣请大王批准,批款增建校舍。”
赵丹心肝一颤,问道:“尚需多少钱两?”
赵括抬头道:“不多,十万钱即可。”
“什么?十万钱?!”
“嘶~”
赵丹的五脏六腑瞬间都是一阵颤抖。
“这些校舍非建不可吗?
赵括如是答道:“非建不可!”
赵丹的嘴角抽了抽,开口道:“括爱卿,这些事本该蔺相督办,为何皆是你来请示?”
“蔺相休假,暂由微臣代劳。”
“这个蔺相如……”赵丹暗骂了一句,抬头对赵括笑道:“括爱卿真是辛苦,不过这校舍增建一事,耗费钱两颇多,不如……”
赵括摇摇头:“这数九寒天,怎可让莘莘学子饱受寒窗,如此会寒了我赵国士子之心,大王当三思。”
明知道国库里的钱都是赵括亲自筹集,赵丹连说话都弱了三分。
“括爱卿,不如且暂停不要再收秸秆了,将这些钱盖成校舍,如何?”
赵括则肯定答道:“收秸秆和盖校舍,二者缺一不可。”
“这……”
赵丹一脸为难。
“可最近花费甚巨,哪里有多余的钱啊?”
等的就是他这句话,赵括嘴角一掀,开口道:“请大王放心,待到来年,臣可保证大王有花不完的钱。”
赵丹瞪大了眼睛:“此话当真?”
“当真!”
赵括的语气十分坚定,包括身后文武百官都跟着开始犯嘀咕。
“吹牛不打草稿,寒冬腊月,上哪弄这些钱?花不完的钱,就算取了燕国都不敢说有花不完的钱,现在他竟然敢这么说,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赵丹急忙追问:“如若不然?”
赵括挺起胸膛道:“可立军令状。”
“善!”
赵丹正急的找不到借口治赵括的罪呢,却想不到他为了加盖校舍,竟敢口出狂言,要立军令状?
“来人,拿笔来!”
很快,宦使令送来笔墨呈到了赵括面前。
赵括也不犹豫,提笔在一张木牍上留下了字据。
“如此,孤就安心了,卿之所言,本王准了。”
在一片诧异的目光中,赵丹额外大方,甚至不惜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支持赵括加盖校舍。
赵丹一高兴,也将准备质问赵括收购麦秸的事给抛在了脑后,安心做起了他的发财梦。
赵括回到府上,将一切事务都吩咐给幕僚去办,自己则换下长袍,一身短装,披着貂皮大氅再次出门。
他要去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正是他敢向赵王保证发财的底气。
出了内城,穿过外城的小巷之后,一座高墙围的院子便出现在了赵括的面前。
赵括紧了紧披风,给身后的赵高使了个眼色,于是赵高连忙上前在门鼻上紧三下慢三下敲了敲,便退回到赵括身后,静候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