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武英阁监察使
姬松当然不知这么短的时间,李靖竟然想到了这么多。要说他没什么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却将他想象成一个幕后的黑手或者bo那就有些过了。
他承认,自己却是有改变这个时代的想法,这点凡是个从后世来的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但他大多时候都是推波助澜,在一些事情上有所偏向罢了。
最多就是埋下些种子,至于这些种子是不是能够发芽或者成长,这点他并不是很关注!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别人的脑补,永远比你想想中的更加丰富。
李世民俯视下方,各人的神态他都一一在目,对于众人想法他也能想到一些。像薛万彻等人可能只觉得这对军方是一个好消息,也不会或者不能够想的那么远。但李靖等人绝对能想到这样一来,简直就是彻底将文武分开。
虽说军方的地位稳固了,但再想要和之前一样出将入相怕是难了。
但这些和他的关系不大,他已经垂垂老矣,早已不复当年雄心壮志,只想安安稳稳地度过晚年,要是有可能为子孙谋些后路,那再好不过了。
他不由自主地将目光看向姬松,要说这件事对谁的影响最大,那绝对非姬松莫属。以姬松的能力,手腕,将来做个几十年的宰相也无不可!
不过,今日一过,姬松就彻底算是军方的人了。此规矩一出,他再想为宰相,是绝对不可能了。
皇帝绝不会一个身兼文武的权相出现,这不管是对皇帝还是大唐都不是好事。
一个身兼文武的人,这就是对皇位的最大挑战,一旦发生不测,瞬间就能替代皇帝开创新朝,就如杨坚一般。
所以,此法一旦形成,姬松的最高成就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武英阁的头脑了。
按照皇帝圣旨上的意思,武英阁具有一部分军械的管理制造权,并且在下属中还有后勤司的存在,虽然不能直接管理粮草,却算是彻底摒弃了中间的环节,直接和户部对接。这其中省却了无数麻烦,户部在想要卡脖子就要考虑下武英阁的诸位老将的态度了。
姬松听完皇帝的话,有些哑然,甚至是惊讶!
看似是按照自己方法进行改革,但却在他所说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东西,甚至能和后世鞑子的军机处相提并论了。
虽然他还没有彻底成立,还很稚嫩,但他的潜力无限,也是军方最高决策机构。这其中的道道,只要不傻都能看的到。
军方现在有了武英阁,那文臣方面呢?
看到皇帝没有要说的意思,姬松就明白了,这是要告诉他们。既然文武分离。那这些事就和你们没关系了。
“朕任命李靖为武英阁之首,可称之为武英阁首辅,其下有李绩、柴绍为次辅。秦琼、程咬金、张士贵、牛进达、李道宗,李神通等人为武英阁参赞。尔等几人应尽心尽力辅左朕管理好军方诸事。无战事时各自讨论时局,其下组建军情司,主管刺探军情,和对外势力探查,以及搜查奸细等事宜!”
当李世民说完,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其他的不说,这军情司绝对是个好东西。打仗打得是什么?是军情,是情报!
一旦军情司被自己掌握,这今后打仗还不事半功倍?
看到众人火热的眼神李世民心中一笑,看向姬松。
“姬松!”
姬松一愣,但还是上前道“臣在!”
“军情司事关重大,你又是兵部尚书,朕另封你为武英阁监察使,凡武英阁诸事你皆有监察之权,可直接向朕负责!”
姬松闻言一下愣住了,这事什么?给武英阁的大老们找了个太上皇?
这个监察使看似没有具体实权,只有监察权利。但真是情况却是他什么地方都可以不管,但又什么地方又可以管,只要一件事情不能再自己这边通过,那就执行不下去。
姬松张大嘴巴,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姬松,还不接旨!”
李世民皱眉道。
“臣姬松接旨!”
自己能拒绝吗?看了眼上首的李世民,他将这个想法彻底埋藏在心底。
这算是给武英阁套上了一个绳子,自己作为在军方还有些威望的人,更是大唐新生代将领的楷模,自己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很适合这个位子。
李靖等人先是皱眉,但随后想到什么又舒展开来!
转念一想他就有些明白皇帝意思了,那就是在告诉他们,虽然军方不再受文官掣肘,但还是低调点好,而姬松就是给他们上的紧箍咒。
姬松是什么人他们还能不清楚?在私事上是能帮就帮,但在公事上那绝对是公事公办,但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世人皆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只要不犯原则性问题,他一般也不会掣肘你。
看到众人都没有意见,李世民说道“此事将在下月大朝会宣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