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古今同一事!
说完也不理会他,而是小心翼翼地将积雪覆盖到上面,那认真的样子就像是照顾自家孩子一样!
“老丈说的是,老夫只是好奇这积雪下的麦苗长的怎么样,倒是让老丈误会了!”姬松拱手赔罪道。
此时,老人终于看清了姬松的面貌,顿时一惊。只见对方穿着虽然朴素,但用料却极为讲究,其身边的两个护卫一看都不是一般人。
“咦?你的腿”老丈这才看到姬松的腿,有些吃惊道。
“让老丈笑话了,早年在战场上留下的,残了!”姬松无所谓道。
“好汉子!”
竖起大拇指,道:“你也是命大,这样都能活下来,可惜老汉的大儿子了,跟着老家主去漠北打仗,就再也没回来,还好有小儿子和孙儿在,不然老汉也没活着的念头了!”
姬松肃然起敬,拱手道:“倒是没想到是忠烈之后,老夫方才无礼了!”
“哎,什么忠烈之后,要是老大能活着回来,比什么都好!”
“不过朝廷也没亏待我家,光抚恤就足够老汉把两个孩子养大了,现在小儿子跟着家主去了地方上,听说现在都是个小吏了,也算是有了些本事。”
“孙儿托家主的福,去年从太白书院毕业,然后去了漠北当兵,现在也是个队正。”说起两个儿子老汉一脸的骄傲,不过也确实如此,小儿子虽说是个小吏,但在普通人看来已经不错了。孙儿也成了军官,将来也不差,能不骄傲吗?
姬松恰时送上恭喜,老汉就更高兴了。
人这一高兴就容易忘形,于是,他就被拉着去了他家,说是要好好招待下。说自己儿子,孙子不在家,儿媳也跟着儿子去了地方上,孙儿明年才成婚,家里也没个人,于是这才在大过年的出来闲转。
吃了饭,喝了酒,这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姬松不动声色道:“老哥啊,都说这朝廷鼓励大家伙家里孩子多的去边地,到了哪里就分田分地,还疯媳妇,但我看着庄子上却有不少年轻人,家里好几个的也不少,他们难道不想去吗?”
“慎言!”
刚才还高兴的老汉顿时脸色一变,下榻来到门口,发现没有其他人这才松了口气!
“老哥这是”姬松一脸诧异!
“你啊,差点惹事了,这事说不得啊!”
姬松心中咯噔一下,但面上还是笑道:“李老哥,这里也没外人,你就给我说道说道,难道我还能出去给人说去吗?”
这个村子大部分都姓李,很多都是李靖的族人。
李老汉犹豫了下,或许心中也实在是憋不住了,叹了口气,道:“这事啊,其实也怪不得主家,要是都走了,谁给主家种地呢?”
姬松一愣,连忙道:“不对啊,怎么会没人种地呢?又不是全家都去,朝廷只是鼓励家里男丁多的啊!”
“你想啊,这关中就这么大点地方,天下太平下人口滋生的厉害,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哪有那么多地给大家分啊。但边关人口少地多,这才有了这个政策,多是为大家好啊!”
“再者说了,现在耕牛和曲辕犁都普及了,怎么会重不过来呢?”
李老汉就像是看白痴一样看了姬松一眼,没好气道:“你以为主家就那么点地?这地多了去了,以前还好,朝廷管的严,现在倒好,一个个听说都跑到边地封田分地去了,先去的,在那边安顿好了的,都将一家老小给接走了,剩下都是些老人。”
所以,前几年主家就说,不许迁走了,每年只有三户人家的名额,就这还不一定能成呢!
“那你们就这样忍着?就没有告官吗?”
“告官?呵呵,告谁?人家是卫国公,我们是谁?能斗的过人家?”
——
又说了会话,姬松走了,临走前他让刘老二去庄子上打听打听,李老汉说的是不是真的。
而他也没了去其他地方的心思,回家后又让人去其他村庄和庄子上打探查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直到三日后,当刘老二和姬吕将探查来的消息说完后,姬松无奈地叹了口气。
“防不胜防,防不胜防啊!”
“虽然早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但这才多久啊,一个个为了自己一点私利,竟然茫顾大义。”
“行了,你们都下去吧,让我静一静!”
姬吕和刘老二对视一眼,都退了下去,他们知道,此事家主自有应对,还轮不到他们插嘴!
姬松就这么呆呆地盯着门口,直到武媚来叫她,才回过神来!
“师父,您这是怎么了?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吃饭也不出来!”
武媚提着饭菜来到书房,边说边将饭菜摆在书案上,但面对如此美食,但他却无一点食欲。
“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不妨给徒儿说说、。”
姬松撇了她一眼,看了下书案上的饭菜,警惕道:“这不会是你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