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景帝太子 景帝太子
【我们盘点古代继承人, 有时候叙述重点在于当时朝局,以及朝局导致的继承人悲剧原因,和他本人关系不大, 毕竟太子位本身就是除了皇帝的另一个政治漩涡中心。
刘荣呢就属于这一类,虽然论起来惨惨的,但大家也就是说一下,没多少人真在乎他死活。上位的弟弟太耀眼, 显得老爸废长立幼的决定都无比正确, 被废之人自然被大家抛在脑后。
但聚焦一下他的立与废, 也能窥见一点汉景朝翻涌的风云。】
刘荣被那句“没多少人真在乎他死活”烫得缩了下手, 天幕未曾多提, 但只言片语都能窥见继位的弟弟建立何等伟业, 以至于后人将其喻为大汉最耀目的一章。
他本就是羸弱性子, 在父亲需要时被推上位置堵叔父与祖母的念头,因为能力庸常愁苦多时, 如今听来却有尘埃落定之感。
【刘启在位,七国之乱发生,藩王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闹腾起来, 晁错死,又因为梁王坚守和周亚夫能打,很快就把事情平息下去。
一开始局势没有明晰, 景帝提议传位给弟弟,这个不用说大家也能看出来,哄着他做事呢, 让驴拉磨不得吊根胡萝卜在前头吗。但太后信了,梁王刘武也信了,怀揣着希望给老哥干活去, 坚守睢阳,抵抗其他诸侯王根本没手软的。
仗打完了,没过多久就立刘荣,占坑行为挺明显,但我个人认为景帝在早期应该没想把刘荣这个太子怎么样,病重时对栗姬嘱托相当于对未来太后说身后事。
这里景帝托付栗姬善待自己的儿子们,一些朋友认为就是内宫意义上的善待,吃穿用度方面要太后对皇子们好,其实还是有一些政治含义滴。
七国之乱打散了现有的诸侯国局势,在征讨过程中也进一步扩大了军功势力,以周亚夫为代表人物,皇帝平诸侯王时仰仗他们,现在诸侯国灭了许多,这群功臣就成了新的隐患,被灭的诸侯王腾出来的地方也需要处理。
刘启对这些诸侯国没有手软,胜利之后就废了其中六国,收了很多东西归朝廷所有,让诸侯王对国境没有自治的权力,管不了地方官员任命和税收,大家都当光杆司令。
景帝在此奉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大国拆小国,再封自己的皇子们为新的诸侯王。】
贾谊听到熟悉的字眼,不知刘启是什么时候把他的《治安策》看进去的,随着天幕接着念诵下去:“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
座前的帝王听着,慨然而叹:“这小子做得不错。”
虽然诸王叛乱猝不及防,但能按照这路子分而化之,往后的子孙自然也知道如何做,以小境化大国,天下必能像贾谊所说,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帝王恩德,天下咸知。
【外头的打完了,就轮到朝堂内部斗起来。
虽然很多权力消失了,但诸侯王只要存在就是个麻烦,团吧团吧还是挺让人头痛的,要么汉武帝时期依然要想办法搞推恩呢,尾大不掉啊,它就不是一代能解决的事。
刘启夺诸侯国权力,拆分大国,再封自己的儿子们,就是一个“将能信任的自己人安插到位置上,然后专心搞内部功臣问题”的举措。
所以他嘱咐栗姬妥善对待各位皇子,就不单是一个内廷宫斗剧性质的亲情题,而是整体朝局上的——刚打完要清君侧的诸侯王,功臣还没按下去呢,要是新上位的太后和皇帝对诸侯王处理方式有问题,谁知道又会闹出什么动静来?
栗姬对此什么回应大家也都知道了哈,不过这里还是要帮人说句话,她不乐意是不乐意,但骂“老狗”这个话的出处依然是《汉武故事》,正经记载就是“言不逊”,虽然也没多尊重就是了……
这个说法实在太可乐,可能大家也觉得贴栗姬人设,不OOC,所以流传很广,慢慢的栗姬作为大汉女神医一句“老狗”竟让景帝气得多活十年的地狱笑话就深植人心了。
所以嘛,要说栗姬失败于出言不逊得罪皇帝,还不如说是因为政治理念赶不上趟。】
刘邦感叹:“当太后的还是要有点脑子。”
但太有脑子也发愁……他看了眼身旁老妻,想到刘盈那个“惠”还是深觉头痛,也罢,喝酒喝酒。
吕雉还不知道他,冷笑:“我看这杜撰的也没什么错,祖宗便是老狗,后世皇帝被骂两句自然不冤。”
高祖嘿然,这文帝景帝眼看着不是皇后血脉,她要骂自己两句也无妨。又盘算一番,诸吕之乱后便是文帝登基,七国之乱也被景帝平息,文景之治后是被盛赞的武帝,大汉运道不错。
可惜天幕只说景帝名姓,不知是哪个小子上了位,早点知道还能让乃公捞来培养一二……
【下一代皇帝还是要接手诸侯王问题,这个又逃不掉,可能的下一任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