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出门
冬至,四时八节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京城官员会在皇帝率领下去郊外“燎柴”以祭上天。
就是点燃柴堆表达对上天的敬意和祈求来年丰收、国泰民安。
还会放七天假,不管是官府、学塾都放假,百姓也会在这几天吃点好的,尤其是要吃饺子,听说南边沿海地区还要吃汤圆。
大家都放假,谁忙?商人呀。
这么重要的节日,大家也都闲了,不得逛街么?钱多的买奢侈品,钱少的买日用品,反正都利用这空闲的几天出来消费,可不就是“黄金周”了?
鲍家从县里带出来不少人,小二百人呢,光是让他们吃上饺子就得一百斤面粉,骆毅算计着,还得买些猪肉,既然吃饺子,那就吃肉馅的,最好是一兜肉的,让大家都解解馋。
其实养活这二百人对骆毅来说不费事。
一笔大户人家的“全活儿”就有几百上千两银子,去掉其中的大份儿——棺材和法事,至少还有七成的进项。
基本上,这就是一个中产积极全部的财力。
若是“零活儿”,比方租子孙杠的业务,那也得五两银子打底,因为这不是仅仅租根抬棺材的棍子那么简单,还得租杠夫。
只有有经验的杠夫才能保证不管墓地有多远、不论棺材有多重,都能一路让棺材不移不偏不着地,所以通常主家还会额外打赏些酒钱。
这些工人都是让县里头痛、无法安置的贫困户,工钱低得很,只要管吃住,每月只需象征性发十文二十文工钱就行。
而人多,反而降低了丧葬用品的工本费,他们接不到活儿的时候都在搞加工,那些丧葬用品基本都是他们做出来的。
所以一年就算只接一单“全活儿”,鲍记杠铺都能从容养活二百人。
越到冬天越是殡葬业的旺季,工人们为了挣钱,都表示不回家——回家也吃不饱,不如吃东家的,给家里节省口粮不说,还能攒下些工钱。
大过节的,骆毅自然要让他们吃顿好的,一兜肉的饺子必须管饱,其余的就不多给了,等过年要回家的时候,给他们包大大的红包,让鲍魁带着阿胤阿酉给他们发,增加凝聚力,也让他们更敬鲍魁这个大东家。
女子学堂表面上与男子的学堂一样,早上到校下午放学,但实际上要求要宽松得多,府学那边与衙门一样放七天假,但女子学堂这边比府学提前了三天。
骆毅早早起床,把头发梳成紧实的两根麦穗辫,然后对折几次在颈后变成两个麻花髻,这样戴鞑帽时头发不碍事,能让帽子护住整个脑袋和耳朵。
府城现在流行鞑帽,就是北方鞑靼人戴的那种帽子,有些像披风上的兜帽,但是毛皮做的,双层,把皮板向外对折,让整个帽子里外都是毛茸茸,相当暖和,就是太费料。
但毛皮在骆毅这里就不怎么珍贵,因为家里有大妖,别看胡泽胤自己是狐狸,可他对狐族动手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骆毅有一身火狐皮“装备”,帽子是火狐皮的,连斗篷也是火狐皮的。
所谓火狐,并不像骆毅想象中那样红艳艳,而是棕红色,这就很贵气了。
倒也不是没有红艳艳的狐狸,那种基本上也是狐妖,很难遇到,至少到目前为止,胡泽胤没有在碧霞元君的百草园之外的地方见到。
斗篷和披风不同,斗篷是冬天的穿的,厚重,有钱人家会用毛皮制作,但是没有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