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章马家荡的由来
时光倒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家荡的大地主孙雨晴家。马家荡最南端,北靠街市,南靠马家荡千里沼泽地。在马家荡于沼泽地之间,有一天南北大河,人称潜龙河。从这条河出发,东至瓢城,西至淮安鼓楼,西南至洪泽湖。直南面对宝应湖,南下到泰州、高港,进入长江......水道,在马家荡那叫个四通八达。唯一的旱道,有一条三丈宽的弯道一路向北,直通号称苏北小上海的益林镇。马家荡原居民为渔民,很多年前,这里只是渔民渔船歇歇的一个芦苇滩。久而久之,便成了渔民的落脚点。从旱路来的鱼贩子,每天大清早赶着没骑车,骑着马来这里收鱼。他们有时带着粮食、布匹以及各种生活日用品,来滩涂和渔民兑换各种各样的鲜鱼水虾,然后去街市赚得银两。年复一年,貌不起眼的滩涂,因为聚集众多小渔船和马车鱼贩子,接二连三地在上面搭起用芦苇触在一起的简易帐篷。为了成交方便,小渔船上的人,每家每户腾出一人住在简易芦苇棚里,蹲守鱼贩子马车的到来。而鱼贩子也是为了方便,在滩涂以同样的方式,搭起芦苇大棚。鱼贩子和小鱼船上的打鱼人,慢慢地在滩涂越建越大,人越来越多。滩涂逐渐形成了集贸市场,芦苇搭成的大棚,不久的将来被一座座简易的木头房替代,直到后来被砖瓦替代。从小渔船一两个人上了滩涂,到最后,小渔船上的人为了卖鱼方便,下水有船,上岸有房成了渔民们的一种期盼。鱼贩子为联合小鱼船上的人长期做生意买卖,也将街市上的家分成一半。一个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在滩涂落户。有一户人家在滩涂收鱼,足够街市卖一天的用量。所以,但凡在小上海街市卖鱼的住户,在滩涂总有一个人,或者一家子收鱼。滩涂,从一两户人家,壮大到上百户。由于滩涂延伸到芦苇荡湖边,住在滩涂的第一户人家是小渔船上的马姓人家。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呼这样的滩涂为马家荡。从此以后,滩涂便成了马家荡。孙家是第四户从小渔船上岸的马家荡原居民,要说孙雨晴的老祖宗也是小渔船上的渔民。只是因为打鱼卖钱,家庭富有。后来的一子相貌端端,众人见他从小一表人才。便倾其所有,给他送去商量私塾。十年寒窗,去京城赶考。不负众望,高中举人。当一行人马鸣锣开道,来马家荡宣旨之日时,整个马家荡位置欢呼雀跃。为了光宗耀祖,孙家在现在的孙雨晴老宅基地上,为之建立了孙家豪宅。将与孙家有关的人,全部住进高雅大堂之上。那是马家荡人对孙家的认可,而不是给那位考中举人的人居住。他在京城,一去不复返。从来未返乡来到马家荡,但从不影响马家荡人对孙家的爱戴。孙雨晴,十四岁那一年,便继承孙家老宅基地的继承人。奇怪了,孙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什么4岁的孙雨晴他会成为马家荡的孙家主人翁呢怪只怪他父母英年早逝,没这个福分。他们和高中举人的孙明源是同宗同族,孙家老宅,乃为孙明源拨款修建。马家荡人出力流汗,共同修建。本想让其子孙后代,在马家荡安享晚年。怎奈,从形成赶着马车来到马家荡,用不着一年,也许半载。来回一趟,耗时费人工。所以,每到孙明源对家乡的思念,便派快马送回银两来作为对老家孙姓族人的感恩和回报。尽管福禄丰厚,在孙明源有生之年,从未少给马家荡孙姓族人的资助,乃因乡下生活条件简陋,人均寿命也就七十古稀。三十岁主喜财,勤去勤来。孙雨晴爸爸妈妈分别在四十多岁光景相继过世,4岁的那一年,他成为孙明源家人嫡系血缘关系最亲近的一位年纪最小的继承人。占地面积足足有一亩地的孙家豪宅,在一个4岁小孩的主持下,将会发生什么没人能预料到。但所有人都知道,在孙明源的家族中,有一位从京城派过来的小女子。该女子貌美如仙,才艺超群。琴棋书画,舞刀弄枪,他她几乎无一不知无一不晓。骑马射箭,舞剑泼毫,堪称文武双全。孙雨晴从小受到该女子的耳濡目染,后来人们才知道,那女子是孙明源的最后一个小妾。因为不被任何人认可,孙明源不得不将她安排在马家荡老家。该女子年龄不大,和孙雨晴母亲年龄相仿。但舞文弄墨,十八般武艺,令孙雨晴爸爸妈妈在世时瞠目结舌。所以,当孙雨晴爸爸妈妈相继去世,扶养孙雨晴的重任便落在该女子身上。和许多北方人一样,该女子小名叫小南风,真正的名字叫肖兰芬。孙明源从京城送回来的金银珠宝,每一次都是差人交由小南风之手,包括家书也由小南风宣读。也难怪,拿给孙雨晴爸爸妈妈,他们是地道的渔民,没上过一天私塾,甭说宣读来往书信。连自己的名字怎么写都不知道,你说他们俩能认得书信的每一个不多亏有了小南香,要不然孙雨晴也是大字不识一个。因为孙雨晴爸爸妈妈生在书香门第,却干着打鱼晒网的活计。这人呐,长得都没什么天差地别,但喜好却不尽相同。孙雨晴他爸爸妈妈不识字,也比较喜欢读书。打鱼对他们俩来说是最大的快乐,所以,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借网打鱼卖鱼换银子面大米白面和布匹,成了他们俩一生的追求。有了小南香之后,孙雨晴才有了希望。怎么这么讲还不是因为孙雨晴不喜欢跟着爸爸妈妈上船打鱼,下船卖鱼。不愿意上船,就把他放在岸上。这不,交给小南风看管,小南风一生中膝下无儿无女,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