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交响曲》,II,III,IV
视野朦胧如毛玻璃,卡普仑轻轻在空中划出两拍折线的提示。
只要他们呼吸几口郁浊散去后的新鲜空气,就可以看到往日的时光与画面,萦绕在白雾之中一幅一幅、一框一框地跳出……
击拍折线的
弦乐组从e音起弓,徐徐奏出降a大调的“利安德勒”舞曲主题。
质朴无邪的舞步,温暖如歌的旋律,无忧无虑的歌谣。
或许也可称为“一瞬追忆”主题。
回首某些瞬间,在下一路口即逝。
“你参加了一个所亲近之人的葬礼.一般是故人、老友、善终的人或所崇拜的英雄式人物,带有适当的感怀伤逝或淡淡的阴霾怅惘为好”
在演奏中的罗伊也这么想。
fff的突强,带有神秘色彩的断奏三连音又一次倾泻而出。
乐手们注视卡普仑的目光比听众更为担忧,一二乐章结束后尚且能做一番喘息,但他们清楚,范宁在三四乐章结尾所做的指示,均是“不停歇地立马开始下一乐章”。
“我来自辉光,也将回到辉光,
亲爱的初始之光会向我开启一缕微芒,
照亮我永恒幸福的生命!”少女唱出“初始之光”最后的诗节。
但他觉得很想休息。
她想起了探望哈密尔顿女士时,范宁对于《少年的魔号》中“初始之光”的解说,还有那个滴水成冰的冬季凌晨的葬礼,他在聆听唱诗班的“复活颂”时所流下的热泪。
“噢,小红玫瑰!”
后排的打击乐手,拿起大槌朝着铜钹、大鼓和定音鼓猛地抡去,二三十根铜管仰天吹响强烈的不协和和弦,伴随着的是乐队狰狞邪恶的半音模进音群。
但如果听众细细感受细节,则能预见性地看到后方浑噩无休的混乱与危险。
那种幻灭感明明是虚无的,但死亡的恐惧过于稠密,以至于无法呼吸。
他发泄似地双臂大张,脚尖踮起,一扇完全陌生危险的音响大门被猛然推开。
到这里的音乐性格仍不十分急促,似乎还富有一定的闲适味道和生活气息。
“叮,咚。”“叮,咚。”
卡普仑的视线已经失去焦点,随意地搁置在乐队前方,挥拍精准得像台机器。
39小节,
四个降d大调的音符,至简的一一二三音阶,从这位在合唱团中选出的优秀女中音口中缓缓吟唱而出。
有些不公平。
希兰缓缓揉着琴弦,身后的歌唱让她心绪难平,记忆如潮水一般满溢横流。
但卡普仑很清楚地知道,哪怕是现在身后一把椅子,自己也不能坐下去。
“那位死后的我,我还在,我听得见,我会在冥冥之中回应我所眷念的人。”
不安的焦虑音响开始在他手下时不时出现。
指挥中的他觉得自己莫名想大叫出声。
谐谑曲主题,圣咏《旁图亚的圣雅宁各向鱼儿布道》。
耳朵的状态倒还保留得不错,就是身体有些累。
音乐转入降b小调,并出现了钢片琴与竖琴的清脆铃铛声,以及单簧管如浓厚鼻音般的呜咽三连音。
那种感觉就像注视着光彩耀目的舞厅中的人群,而且是站在外界的晦暗中看着他们,听到的声音完全是快速、失真且迷离恍惚的。
在地毯式的音响效果烘托下,卡普仑指示单簧管呈现出一支悠长如号角的旋律,然后他想起了古代写史诗的哲人思雷,好像说过这么一句话。
她在期颐渴盼,她在万分恳求。
太重的牵念思绪就不必再承载了,弓弦重新奏响主题,以示最后一缕怀念。
“也许在归途中,你的脑海里就.就突然浮现出一幅温馨时刻的画面就像一线明媚的阳光,一缕清爽的微风,没有任何云遮雾障,于是你可能把刚才发生的事几乎忘掉,短暂地忘掉。”
只剩想得救赎的渴望被赤裸裸地揭示而出。
于是颤抖的手臂在几秒后稳住。
不,我不愿被送回人间!”
就在这时,木管组往右,竖琴侧后方,穿着朴素白色礼裙的一位少女站了起来。
他们觉得天旋地转。
就连潜在剧情中的斗争性,都在这一刻暂时消解了。
女中音姑娘突然痛苦地摇头,调性发生复杂而激烈的变化。
鱼儿们欢快地聆听布道,然后依旧各自散去,追逐猎物果腹,直至“灾劫”降临。
一次更强烈的眩晕,如锤击般砸中了交响大厅的听众。
嘲弄、反讽、质疑。
作曲家在致敬曾打动过他的乐圣的酒神式进行,戏谑的表面乐思之下蕴含着深沉的人生热情,和令听众热泪盈眶的悲悯思绪。
——死与死者自己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