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宴
这是我入王府的第四年,也是我父亡故的第四年。
时至秋分,夜凉如水。父亲死后,我时常夜半惊醒,然后枯坐到天明。天长日久,这也成了一个习惯。我披衣坐起,窗外银月如钩,我走到灯烛前挑一挑烛花,转身欲坐,玲珑打起帘子走进来,她是我入府时杨夫人指给我的丫头。
“刚想叫姑娘起床呢,姑娘既已醒了,就换了衣裳随我去吧。今日秋日宴饮,咱们早些去请安。”
我应一声,到梳妆台前坐下。镜中人影清瘦,脸色苍白。我在王府已做了四年的“程姑娘”,王爷待我不薄,四年衣食无忧,奴仆虽然冷待些,但大多不敢逾矩。
我换了衣服,遍身绮罗,满头珠翠,看着镜中清瘦的脸,只觉得有些滑稽,我本不该有此殊荣。夜色已经褪去,秋日的早晨总归寒冷,我披上披风走出院子。
秋日宴是京城秋日的第一个节日,王府虽然朴素,但逢上这种节日,总不免铺张一番。家丁们进进出出,我与玲珑穿过秋阳照耀的长廊,迎面遇上一位素衣男子。
面前长身玉立的是小王爷杨瑾逸,他也刚到前厅。他穿着白色的常服,身后跟着他的小妹杨子衿。杨瑾逸是王府长子,王爷无妾室,只与王妃育有一儿一女。王爷征战沙场一辈子,因战功赫赫被封为镇北王,杨瑾逸也是虎父无犬子,一年前平南蛮之乱有功,被封为建威将军。三个月前,杨瑾逸才回到王府,这也是我两年来第一次见到他。
我入府时十二岁,如今也十六岁了。说起来,我也是同杨瑾逸,杨子衿一起长大的。但王妃并不喜爱我,从不许兄妹与我有过多往来。
杨瑾逸出征两年,两年未见,他看起来变了许多,眉眼中的温和消失不见,平添一股肃杀之气。
我上前行礼:“杨将军、杨小姐。”二人也向我回了礼。
这是杨将军班师回朝之后的第一个宴会,京城名流和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捧场。秋日宴由来已久,每至秋分,阴阳回转,昼短夜长,是京城极盛大的节日。天大亮,各路宾客蜂拥而至,一时间偌大的王府竟显得有些局促。我与子衿被安置在前厅,与一众贵客坐在一起。
昨晚一夜未眠,我的头脑有些昏胀,只是默默跪坐在后排,看着一拨又一拨的宾客与王爷寒暄客套。杨子衿在我的前面,杨瑾逸则落座在王爷身边,颇有大将之风。宾客坐定,秋日宴便开始了,我的眼睛有些酸涩,索性低下头,听着四面传来的人声。
我不太喜欢这样的场合,意识开始游离起来,眼前是繁茂的山林,林间奔逃的小鹿,我屏息拉弓...忽然一个声音打断思路:“太子与齐王殿下到!”我抬起头循声看去,一队宫人捧着礼盒走进来,两位华服男子紧随其后。其中一位面容敦厚,身上的长袍灿若霞光。另一位则身着青衣,似有神人之姿。众人忙起身行礼,高呼千岁。
太子忙上前扶起王爷,“王爷与将军辛劳,我前些阵子政务繁忙,没能亲自迎接将军班师回朝,今日听闻王爷府上秋日宴饮,我与齐王略备薄礼,亲自登门赴宴。如今王爷行此大礼,倒显得本太子像个不速之客了。”
众人陪笑起来,我余光瞥见杨将军身侧似是多了位黑袍男子,也并未细看,天家威严,今日宴会更是要谨慎小心些了。
二人坐下,席间众人一时有些局促,王妃向身旁僮仆点点头,旋即笙箫响起,一队舞女踏着步子走进来。
觥筹交错间,我的目光开始散漫起来,不知为何,最近时间我的意识很容易涣散,行动也不似从前敏捷。忽然我的目光对上了青衣男子的眼睛,我心里一惊,忙低下头。这个人的眼神像极了我从前见过的一头小狼,冷漠、不羁,带有隐忍的攻击性。
宴会一直开到傍晚,晚霞褪去,终于太子起身告离。杨瑾逸与王爷忙出门相送,我跟在杨子衿的身后。众人俯身下拜,杨子衿想要跪下,身形却一个踉跄,就要往后倒下,来不及细想,我迅速往前一步,左手托住她的右臂,顺势跪倒在她右侧。在她身旁的杨瑾逸也连忙扶住她的左臂,我们一左一右,杨子衿才没有倒下。她似乎也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抓住我的手腕,幸好夜色朦胧,没有人注意。
太子进了马车,等仪仗起步,我又退回杨子衿的身后。
次日清晨,我让玲珑帮我梳了简单的发髻,换了身淡色的衣裙。我住的是王府别院,院子里一株枫杨,树下一座秋千。王爷待我不薄,衣食不缺,只是并非亲故,我又少言少语,不常与府中人物来往,一时间竟成了王府里可有可无的角色。
打开窗,我提笔凝神,准备写一幅字。窗户外的秋阳洒进房间,映出我腕上的疤痕。我盯着它出了神。
“杨小姐来了。”玲珑快步走进来,打断我的思绪。
我放下笔,理一理鬓发,杨瑾逸与杨子衿已经一前一后走进来了。我准备见礼,杨瑾逸忙先行礼道“今日之事,多谢姑娘了。”
我微笑回礼:“举手之劳,将军不必言谢。”
我招呼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