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二十三年前,安德鲁与艾伦小姐私奔到镇上,是近几十年来最后一对私奔到此的外来者。
不幸的是艾伦小姐到印斯茅斯后的第二年因病去世。再时隔一年,安德鲁娶了小镇姑娘,后来生下了扎辫男。
“小镇本来没有烟草店,这家店是我父亲开办的。他在三年前外出进货时遭遇打劫去世,我接手了店铺。”
扎辫男继续说:“镇上吸烟的人原来不多,近二十多年,我家店铺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您不用担心古巴烟丝不好卖。”
“那太好了。”
夏洛克转而问:“听说外来者要定居必须参与特别的祭典仪式。您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吗?”
扎辫男说得随意,“放轻松,一点也不难。后天中午先参加洗礼,按照范本当众宣誓忠于小镇就行。我父亲当年也一样,全程短短十几分钟就完成了。”
夏洛克不可能相信在古怪教堂里的春季祭典没有暗藏诡异。
此时,扎辫男忽然问:“祭典时只要说真话就行,确保您是真心想在印斯茅斯定居。您可以接受这里的一切吗?比如今天的这场雨给您什么感觉?”
“雨水带来湿润的气息,让我感到全身舒畅。”
夏洛克脱口而出,心头却猛地一凛。
他怎么可能喜欢超标的鱼腥味,那让他的鼻子异常不适。
骤雨使得鱼腥味浓度飙涨,他本不该对印斯茅斯的雨生出好感。
当大脑给出近乎谎言的回答时,身体竟是丝毫也不感到违和,真的没再因为降雨而不适。
细想一下,从出旅店到现在为止的五个小时,他竟然没再打一个喷嚏。
「同化」!
电光火石间,夏洛克冒出这个猜测,背后升起一丝寒意。
是因为淋雨吗?还是待在印斯茅斯的时间越长,人就会被悄无声息地被改变?意识思维是不是被一点点侵蚀?
扎辫男对回答很满意,“很好,看来您很适应这里的环境。您真心喜欢印斯茅斯,必然会获得轻松愉快的生活。”
*
*
古怪脚链的倒计时没有停止地变动着,这一刻变为「44:00:58」。
柯莎在旅店待了三小多时,将手上的书籍报刊都看完了。
文字记录涉及马塞诸塞州与美国东岸的很多方面,但只字不提「印斯茅斯」。
这点很奇怪。尤其在几本书中撰写了波士顿的商业情况,包括对渔业数据的分析。
比如提到“波士顿龙虾”不是产自波士顿,多数来自缅因州。之所以得此别名,因为波士顿是美国东岸的集散转运中心城市。
波士顿转运的海产品品种繁多。综合多本书的数据,能够清晰追溯海产品的不同产地与销售地。
然而,印斯茅斯榜上无名。
从印斯茅斯坐马车,一天能到波士顿。
两地距离不算远,小镇又以渔业为生,它的名字怎么不在波士顿的渔业综合清单上。
书店店主说小镇卖出过高品质的珍珠,所以不为精美的贝母折扇惊艳。对此,也没有一本书记载了相关历史。
印斯茅斯似乎隐身了。
柯莎越发怀疑小镇的收益来源。
再看旅店内部装修非常华丽,那意味着造价不菲,本钱又是从哪里来的?
下楼主动试探老罗宾森夫妇。
第一眼就觉得这对男女长得很有夫妻相。
柯莎以准备定居但不知道找什么营生为借口,咨询起了印斯茅斯的渔业情况。
今天下船,看到水手们的渔网是空的。
据悉是昨天上午先去波士顿卖了鱼,再转道纽约去接了私奔情侣回印斯茅斯。
柯莎询问老罗宾森夫妇,小镇渔夫们都能捕捞哪些鱼类,大致又能卖出什么价格。
老罗宾森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他以从前作渔夫的经验,细数一年四季从印斯茅斯出海能捕捞到哪些海鲜。
柯莎默默对照波士顿相关收购数据。以那些鱼类的收购价,可以维持小镇渔夫温饱,但要修建这座豪华装潢的旅店必须有一笔飞来横财。
老罗宾斯太太补充:“十六年前,我们捞到一只品相很好的红珊瑚。卖出高价,然后开了这家旅店。”
“红珊瑚?”
柯莎疑惑更深。
通过阅览大量书刊,发现印斯茅斯以外的社会与她对19世纪的认知相同,历史发展、水文地理、科学发明等与她的世界一致。
红珊瑚的主要分布区域不包括北美东岸,多么离奇的概率才能在这里捞到红珊瑚?
柯莎:“是在印斯茅斯附近海域捞到的红珊瑚?”
老罗宾森夫妇点头。
柯莎倍感不可思议。
罗宾森还理所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