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先生真乃良师也
学堂内。
坐在角落的李慕玄,神情专注地翻看手中遁光的修炼秘籍。
有一说一,上面的内容并不复杂。
甚至可以说比较简单。
前面大部分都是在介绍人体的穴位和经脉,同时劝修习者保持平和自然的心态,直到最后几页才画出行炁路线。
对此,李慕玄也能够理解。
遁光是基础法术。
性质上跟中小学的教材差不多,自然要多介绍一些常识性的知识。
毕竟又不是谁都生而知之,大部分初学者可能连任督二脉在身体哪里都不知道,更别谈按照特定的路线来行炁。
要知道,行炁可不是随便乱行。
人体就像是一方天地。
肺金、肾水、肝木、心火、脾土,五脏分别对应五行。
除此之外,还有七百二十处穴位,这些穴位不止能影响到五脏,还能影响其他器官,如大肠、小肠、胃等等。
一旦行炁出现差错。
轻则亏损气血,重则阴阳失调,五行失衡,对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这也是为什么修道之人往往都擅长医理。
没办法,你要是不懂体内五行生克、阴阳协调、气血津液等学说。
还谈什么行炁?
不行炁,你又怎么修命?
当然,行错炁也没有那么可怕。
别看最坏的下场是暴毙,但那要长年累月的按错误路线去走。
一时行错炁,只要不是自己故意作死,一直往脑部、心部等重要穴位莽,一般来说躺个几天就没什么事了。
而此时。
在看完遁光的行炁路线后,李慕玄有些跃跃欲试。
倒不是他自信,而是遁光的行炁路线相对简单,没有涉及什么重要穴位。
即便是一时行错炁,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损伤,顶多是突然大笑、大哭,或者暴怒,但很快便会平息下去。
况且。
不是有修道领路人在么?
想到这,李慕玄看了眼台上的洞山,心中顿时大定。
虽然先生已经不能修行,但既然传自己法术,便说明他有应对突发情况的解决办法,总不能只管发货不负责售后吧?
旋即,李慕玄合上书本。
闭目准备行炁。
而此时,正在台上授课的洞山注意到这边情况,嘴角微微上扬。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
“师弟啊师弟,你也别怪我,当初师父也是这么教我的,等你这次出完糗后,多少能长点记性,不敢再自作主张。”
自从上次接到师父左若童来信。
洞山便知道。
李慕玄已经通过了考验。
或者换句话来说,师父承认自己错了,李慕玄从头到尾确实没演。
只是现在的李慕玄,跟他家乡街坊邻居口中的‘恶童’相比,为什么前后差距会如此之大,那就不得而知了。
说不定是当初从屋顶摔下来时,在生死间见到真我,又或是什么其他原因。
而这也算不上什么十分稀奇的事。
毕竟李慕玄本性一直不坏。
况且历史上也不乏这种幡然醒悟,浪子回头的人,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慕玄一介少年,就拥有如此成熟的心性。
借用禅宗那套说辞。
见性成佛。
有的人先修手段,历经半生方才见性,有的人先见性,然后再修手段。
而经过洞山这一个月的观察,李慕玄明显属于后者。
这是好事,但也不好。
所谓见性成佛,见的是自性天真之佛,这类人若是能伏住烦恼,常自觉照,举动就和圣人相近。
但假如失了觉照的工夫,伏不住烦恼,那做起恶来比普通人更加厉害。
毕竟正常人作恶,还会心存负担,但这类人的烦恼里,往往夹杂着开悟的力量,做起恶时并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作恶。
幸好李慕玄年纪还小,同时自己悟到了以本心观照念头的本事。
若是好好教导。
这条路要比寻常人走的更顺畅。
也正是因此。
所以才更要磨磨李慕玄的性子,好让他不敢仗着聪慧便任性恣意。
这也是为什么洞山看到李慕玄行炁会露出笑意的原因。
要知道,即便是人的手脚,也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使用才会听使唤,没有人一出生就会跑,行炁同样是这个道理。
一般人刚打通气脉。
元炁都是随着真气的吸引,沿着各处经脉循环往返的游走。
要想让它按照指定的路线行走。
可需要花费不少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