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走进不科学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填鸭式教育不可取

第一百三十三章 填鸭式教育不可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黄州为官,只遇过江,未见过海。”

一旁的小赵见说瞥了眼小李,缓缓道:

“本王倒与李姑娘不同,两年前本王曾去过昌国县,昌国毗邻东海,倒也幸得见识过海之雄壮。”

宋朝的昌国,便是如今的浙省舟山。

它与东海相连,也是一处浩瀚世界的入海口。

三个人,两个见过海。

这在比例方面随时谈不上完美,但要比徐云预期的高很多。

随后徐云沉吟片刻,对老苏和小赵问道:

“老爷,简王殿下,不知两位在欣赏海景之际,可否见过从远处驶来的帆船?”

后世对帆船在华夏古代出现的时间一直颇有争议,主要分成春秋说和两汉说两种看法。

不过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时间线都要远早于眼下的宋代。

所以此时帆船眼下很常见,尤其是在海边。

故而小李和老苏只是彼此对视了一眼,便齐齐点头道:

“自是见过。”

徐云朝二人微微颔首,深吸一口气,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既然如此,不知二位在见到帆船的时候,可曾注意过一件事?”

“什么事?”

“帆船是哪个部位先出现在二位视野内的?”

听到徐云这番话,老苏和小赵顿时齐齐一愣。

“哪个部位?”

小赵见到大海的时间离现在只有两年,印象自然相对也比较深,便先一步道:

“若是没记错的话那日本王登高观海,首先见到的似是白色的船帆,其次才是船身”

听小赵这么一说,老苏倒也回想起了一些画面,不禁微微点头赞同。

不过想着想着,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猛的瞪大眼睛,看向徐云:

“小王,你是说我们先看到船帆,是因为大地是圆形,所以海面将船身给挡在了后方?”

徐云沉默片刻,郑重而坚定的点头道:

“没错。”

海面上的行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这是亚里士多德在证明地球形状时,曾经提及过的有力证据。

当然了。

在现实生活中,你想单靠肉眼验证这个说法,其实是比较麻烦的。

因为根据d2(rh)2可以计算,一个视线高度为175米的人,能够看到的地平线距离有465千米。

如果你站到山上或者建筑高层,看到的范围就更远了。

这种十几公里起步的视力范围,一般人其实是很难分辨出船帆、船桅和船身的。

这种情况下所谓首先看到风帆,很大部分原因要归结于风帆的显眼程度,和海平面没啥关系。

但值得一提的是,登州和昌国这两个地方却很特殊,不同于一般的海岸:

它们都是宋朝水军要地,同时也是宋代知名的海市所在。

眼下是宋朝海市最发达的时期,贸易联通的可不是内地,而是周围的各个国家。

而凡是越洋贸易的船只,体型往往都非同一般。

比如很有名的宋代古船,被发掘复原的华光礁1号。

整艘船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约3-4米,这在宋代只是中型船的规模。

像在登州、昌国这两处海市兼军事重地。

你若是运气好,甚至可以见到两千料级别的帆辅车船。

至于所谓两千料嘛,差不多是45米、宽11米、深5米的规格。

也就是千吨级的排水量,是郑和船队最大的宝船的40左右。

这种规模的大型船只,只要天公作美,在极远处分辨出船帆和船身还是不难的。

老苏和小赵一个是前任宰相,另一个是宋哲宗的亲弟弟,属于大宋最顶尖的那批人。

他们前往海市的时候想要见到这种船,简直就是像是喝水一般容易。

当然了。

在后世看来,先见到船帆不一定就代表地球是圆的。

因为从可能性角度上来说,其实还存在一种甜甜圈模型的可能。

但此时的老苏显然没能想到那么多,他的心思近乎完全放到了徐云所说的那番话里。

作为眼下华夏本土或者说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文学家还是没有之一的那种。

老苏对于星辰的痴迷程度,近乎达到了一个疯狂的地步。

先前提及过。

老苏曾经制作过一个只能放大五六倍的望远镜,这架望远镜的观测效果也就比纯肉眼高上那么一丢丢。

而在公元1084年,老苏为了观测一个偏西方向的星辰,甚至带着这架没啥大用的望远镜跑到了吐蕃!

没错。

吐蕃!

要知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