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载入人类史册的时刻(6K)
十八天后。
一个宁静旳夏夜。
天空中看不见乌云,满天星斗尽着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融汇在一起。
虽然不如太阳那么辉煌,也不如月亮那样清澈,但它们依旧梦幻般的把星光也洒到了人间。
点点星光交相辉映,将大地变成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诱发着人们探索的欲望。
跟眼前的漫漫星空相比,人类简直小到可悲,犹如尘埃。
在寰宇之下,人类就如同地面上的蚂蚁一般微不足道。
不过纵使是蚂蚁,彼此之间却也有所不同。
例如此时此刻。
黑夜已至。
汴京城中的‘蚂蚁’或早已入睡,或在准备着明日的用度,或三三两两的前去夜市游玩。
还有一些侧卧在画舫歌姬的膝枕上,享受着某种特殊的趣味。
而在汴京城外。
一座矮小但周围却相当空旷的小山上,正有另一群‘蚂蚁’在忙碌着。
只见数十位仆役此时正手持火把,环绕在一处开阔的空地边,戒备的同时也提供着光源。
空地内则同样站着二三十人,井井有条的在组装调试着什么,看上去好不热闹。
“小心点,小心点,三、二、一,起!”
“左边左边,对对对,就这儿就这儿”
“嗦诶,放放放放放放放!”
“轮轴呢?轮轴在哪儿?”
“永柱,先把驴带走,下山的时候还得靠它拉货!”
在这篇喧闹声中。
徐云则站在一根巨大的铁筒边上,认真的做着最后的调试。
“陈师傅,把极轴对准北天极!没错没错,很好!”
“郭师傅,你看看发条的四根游丝有没有楔进天位口。”
“王校尉,右边再固定牢一点儿”
大概在十天前。
齐格飞便正式将透镜磨好,交到了徐云手里。
随后徐云又花了一天进行了精磨,最终将透镜的na值加工到了118120之间,并且通过了最终的核验测试。
不过东西虽然都凑齐了,但他并没有急着开始搞天文观测。
一来天文观测对环境有一定要求,
可见度必须要高。
毕竟漫天乌云的话你也没法观测不是?
二来则是
徐云要等一个特殊的日子。
因此这一等,
便是足足十天。
当然了。
这十天徐云也不是啥事没干。
一如既往的上课不说,
还多次坐着驴车,外出考察了合适的观测点。
一番观察下来,最终选定了这处小山坡。
这处小山高度大概只有一百多米,
看上去有些低矮。
但实际上。
小山的内部是半空的,山腰处还有一个极其开阔的大平台,
可以容纳足足数百人。
按照谢老都管了解到的情况。
这处山坡原先是个陶土窑,
后来因为原主人牵涉到了一件贪腐案而被封存废弃,
山腰处的装运平台则被保留了下来。
如今数年过去,却被徐云给捡了个漏。
过了大概一刻钟左右。
齐格飞快步走到了他面前,
恭敬道:
“王公子,各个环节都调试好了。”
徐云朝他拱手致谢,解下腰间的水囊递给他:
“有劳齐师傅了,
喝口水吧。”
随后他走到筒身右侧,
戴上羊肠手套,
将寻星镜的透镜给安放到了侧翼的筒身中。
先前提及过。
徐云设计的望远镜直径一米、长度接近十米,
重量高达五吨。
因此想要在保持可转向的同时又能固定住筒身,必然只能采用倾斜朝天、外部施加固定设备的方式进行安置了。
至于它是怎么被拉上山的嘛
简而言之,
驴兄功不可没。
五吨而已,不重。
其实吧。
类似的装置在19世纪也出现过,具体时间是1865年。
当时约翰牛皇家学会投入巨资,
打造了一个89吨重的大型铁制望远镜用于观测,现在还存在牛津博物馆。
虽然皇家学会设计的望远镜精度在当时不算最高,
但意义却非同凡响: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官方组织的星空观测。
这也代表着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