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普通打工人的精神世界
聊的争执、私欲的盅惑
一时离我那样遥远,仿佛隔了几个世纪。
我知道,我终将是属于这黑夜的。
多少个这样的夜晚,为苦苦追寻一个无因的梦
在《文化苦旅》的跟走中,
在秋雨旋风的迷茫中,
慢慢地闭上双眼,
任如痴的思绪四处乱飞,
渴望着与秋雨撞个满怀,
当宏大的构思慢慢清晰时,
我和秋雨作了个长时间的拥抱
如一股激流开始奔腾,
我拔弄出了安静中的理智。
莫如玉将这首诗反复读了好多遍,此时的她已经被刘小华的这首小诗给震住了。
一本《文化苦旅》居然给刘姐带来这样的激荡,不但用一首诗表达了作者余秋雨先生最高的敬意,而且借着这首诗把自己从迷茫到理智的过程也进行了互动。
这样坦诚,这样奔涌的文字一瞬间也把莫如玉给感动了,她似乎对面前这个刘小华有点崇拜却也有点看不懂了。
虽然刘小华不过是和张婶一样是聘到她店里的店员,是这城市中最最普通的一名打工人。她平时话不多,也不与人争论什么,好像她那张脸上永远流淌着平静与安宁,没想到内心深处却又如此细腻、如此澎湃,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体质居然在刘小华的身体中同时表现着,而自己却简单地以为刘姐在人前的种种不过是被爱情和婚姻抛弃后的最直接的表现。
自己如此天真浅薄,幸亏今日有幸来到她的小屋里领略了一番,否则自己在浅薄的汤池中不知还得浸泡多久。
此时在刘小华的身上,莫如玉再一次感受到了人是复杂的,也是智慧的。
就在莫如玉想东想西细细揣摩刘小华时,郭君宁已将那本学习笔记迅速浏览了一遍,她看到学习笔记里那慌张的笔迹,便能感受到刘小华在听课时有多么认真多么仔细,可能生怕漏写一个字,便笔走飞龙,好多字大约只有她自己能认得出来。因看不太懂,郭君宁便要换了莫如玉手中这本来看。
郭君宁看着莫如玉发呆的模样调侃地说道:“你看什么看得这么入迷,盯着这一页翻不动啦!让我看看是什么。”
说着便顺手接过了莫如玉手中的笔记本,当她看到扉页上写着处女作几个字时便笑道:“处女作,听着倒很文艺,来让我也看看刘姐的处女作。”
说完郭君宁一边往后翻着,一边象是不经意地问道:刘姐,你为什么租房租得这么远,这每天来来回回多不方便。
刘小华笑道:“这里房租便宜,而且这里是城乡结合部,每天早晨醒来能听到鸟鸣鸡叫和狗吠,出了院子就是田野,每天能及时感受新鲜的空气,好像回到了小时候感觉特别好。最让我心动的还是这里不像城里那么嘈杂,也没有八卦,十分清静,我觉得住在这里特别适合我。而且这儿离市场骑摩托车也就十来分钟路程不算远。晚上收了摊子回来的时候这路上人还不少,有些是逛完夜市回家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打工的或者摆小摊子的,住在这里图个房租便宜。”
郭君宁听了又问道:“你为什么不找个朝九晚五的正常班上,虽然这儿离城不是很远,但这个夜班上起来还是不方便。”
刘小华听了仍然笑道:“我就是图早晨不上班,一早起来院子外面的风景特别有看头,一年四季每一季都不同。在原野里走一走,酝酿几首小诗或是背诵几首别人的诗都特别享受,而且每天晚上回家时一路上能听到那些小年轻们聊当天的趣事,虽然不认识,但听着也非常有趣,也能给我不少灵感,要是正常班,每天的乐趣至少少一半,我正是看中这个上班时间才应聘的。而且小莫给的工资不低,这工作太适合我了。”
莫如玉和郭君宁一边听着,一边各自看着笔记本里的内容。莫如玉从刘小华这两段简短的介绍中听到了几个特别,一边回味着刘小华所说的特别之处,一边畅想着住在原野上伸个懒腰可能都会幸福死的感觉,顿时心中有点蠢蠢欲动地羡慕起来,恨不得明天就搬来这里也感受感受自然的馈赠。
但一想到莫语和莫冬天再过两年要上幼儿园学前班,接着上小学,之后是初中、高中,算下来离开城市住在这样的天然大氧吧可能还得至少十来年才行,又把那急切的心按了下去。开始在心里又做起了长远计划。
莫如玉心想:等把莫语和莫冬送到大学一定在这样的地方安个家,也像刘姐一样好好感觉感觉这自然风光,每天在鸟鸣和晨雾中起床,在月光下入眠,在雨雪的滋养中赏天地万物,看山水风光。到时最好把君宁和如春也拉来,还能一起化妆、一起拍照、一起读书、一起作诗、一起听风、一起赏春,一起吃饭、一起喝酒,一起感悟,一起慢慢变老,人生能过上那样一段日子,也算不辜负生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