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方孝孺也配写史?
的。
直到此时,跟随而来的那二十名学者,才想起方孝孺之前确实说过,他入门唯物学是被别人开的光。
但这个解释,依然无法让朝鲜学子们接受。
尤其是当他们得知,陈景恪今年才二十岁,更是无法接受。
换成一个七八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大儒,他们都能理解。
六七年前陈景恪才十二三岁,怎么给方孝孺开光?
就算是天才,那也要有个限度吧。
当然,他们听说过陈景恪的大名。
被很多人誉为亘古第一天才,参与设计了大明的各项制度变革。
但那只是政治智慧,做学问是不一样的。
十二三岁就能悟出唯物学,这怎么可能。
关键是,如果他真的懂为何不发表相关文章?反而要把功劳让给别人?
方孝孺无奈,只能找陈景恪商量办法。
陈景恪一听,这好办。
跟随你一起来的除了三百学子,还有二十名学者。
让那二十名学者轮流过来旁听就行了。
方孝孺大喜,立即去安排旁听事宜。
其实这也是他的本意,让人来旁听是最好的办法。
可是,旁听论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讨论的时候,都会拿出真才实学,会暴露真正的学问。
很多人并不希望被太多人旁听,尤其是被外人旁听。
方孝孺知道陈景恪不是藏私之人。
但人家大度是人家的事情,你拿着别的大度当理所应当,那就是不会做人。
所以,他不能直接提这个建议,只能旁敲侧击的去问。
事情也确实如他所料,陈景恪并不在乎这些,直接就决定让人来旁听。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先是来了五个朝鲜学者旁听,一天下来五人彻底心服口服。
他们回去将所见所闻告诉其他人,却依然无法让众人相信。
第二天又换了五个人,结果还是一样。
这些旁听的人还做了笔记,学子们发现,之前需要师长手把手教才能理解的知识点。
自己竟然能通过笔记自学了。
这意味着什么,他们自然明白。
至此,这群来自朝鲜的读书人彻底服气。
之前因为唯物学生出的那一点骄傲情绪,也被打的消散一空。
果然不愧是中央天朝,人才辈出。
如此妖孽般的天才,也只有天朝才能出现了吧。
之后这些人就老实了,开始潜心学习,再也不提打出一片天地的事儿。
不过他们也联名请求,希望准许他们派人每天去旁听。
陈景恪自然没意见,不过在之后的探讨中,他绝口不提大同世界的事情。
眼下这算是大明的最高机密,知道的人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是绝不能提前暴露出来的。
——
且说外界,《辽东书》编成和方孝孺归来,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毕竟作为儒家叛徒,当年他可是喷过很多人的。
至今,‘脱了裤子再说话’还广为流传。
当初他为了帮朝廷稳定人心留在朝鲜王国,中原的儒生可没少嘲讽。
什么被吓跑了,什么中原再无其容身之地云云。
方学在朝鲜取代理学成为显学,依然没有引起儒生们的重视。
方孝孺这个叛徒被撵出中原,却在朝鲜成为文宗,岂不正说明朝鲜乃蛮夷小国学艺不精吗。
逻辑直接闭环了。
现在这个叛徒竟然还敢回来,还带着几百徒子徒孙,简直太猖狂了。
尤其是当他们得知,方孝孺建了一座书院,还取名叫伊洛书院,更是愤怒。
这简直就是挑衅。
很多人都在摩拳擦掌,准备给他迎头痛击。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最积极的是年轻一辈的儒生。
年龄稍微大一点,经历过当年方孝孺嘴炮洗礼的老人们。
都只是躲在后面喊喊口号,没有几个真正愿意往前冲的。
只是方孝孺根本就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从辽东回来先去朝廷复命,然后就去了陈景恪家里,说是要交流学问。
给那些儒生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去陈景恪家门口闹事儿啊。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针对方孝孺。
找不到你本人,还不能去你的书院?
把伱书院大门上的匾额摘了,看你能不能沉得住气。
然后他们就发现,这个匾额还摘不得。
因为那踏酿的是老朱的亲自题字。
老朱的凶名自不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