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老朱亲自斟茶
三人不禁点头,确实如此。先秦时期,只有权贵才配拥有姓氏,百姓指的就是权贵。而民指的也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群体。普通人那会儿连姓氏都不配拥有,只有一个名,国家对他们的称呼也是黔首一类的。民在法律意义上成为普通人的代称,则是秦朝的事情了。但秦汉隋唐时期,权贵豪强士族裹挟百姓,以民的代表自居。他们嘴里的为民请命,其实指的就是自己。指责朝廷与民争利,实际上是在骂朝廷和自己争利。这个时候,民不过是他们对抗皇帝的工具罢了。到了宋朝时期,民再次被新兴的官僚士绅、宗族地主集团裹挟。所谓的富民,实际上不过是他们上欺君,下虐民的口号罢了。当然了,那些君主自己也不干净。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和百姓的利益是一体的,反而认为自己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要首先满足士大夫的利益,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各种特权不要钱一样的给。而这些特权,就是国家灭亡的主因之一。不过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不全是傻子,他们很清楚,所谓的‘富民’是什么玩意儿。所以,但凡是有为的君主,都不会玩富民政策。而是会收紧财政政策,将钱聚集在国库里。与之相反的,那些被冠以‘仁’字的君主当政,大多都是财富兼并加速的时期。给后世君主留下很多大坑,填都填不满。“我们不一样,大明在国策上是与民共存亡的,而不是与官僚权贵共治天下。”“我们的富民目标,直指最普通最贫穷的百姓。”“所以我们的政策,不是简单的降低赋税,也不是免税。”“而是将税转嫁给有钱人,让穷人少交税,让有钱人多承担社会责任。”“我们的钱,不是存在国库里生锈,而是让它流动起来,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搞基建的目的,是为了惠及万民。”“富民不只是让百姓手里钱增多,还在于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一条路修好了,百姓出行更加的方便,这也是富民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会花钱去修一些,看起来对朝廷毫无用处的路,去做一些朝廷无法直接获益的工程。”“而这条路,是用堆积在府库里钱财换来的。”“看似没有什么用,实际上是将府库里的死钱变成了活钱。”“沉淀到了民间,沉淀在了基层。”“而这些钱流动起来之后,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朝廷在钱财流动的过程中,可以收取赋税,最终钱依然会回到国库。”“但民间多了很多宽敞的道路,百姓身上多了新衣,家里多了新房子新家具;市场上多了很多商品……”“在这个过程中,民富了国家也变强了。”“而这……也是内循环最完美的状态。”老朱三人也被说的向往不已,真要是能实现这种状态,国祚超过两汉不是梦啊。不过他们也知道,计划归计划,能不能执行下去还要两说。陈景恪停了好一会儿,等三人消化的差不多了,才接着说道:“但是,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事情,想要让内循环臻至完美,是不可能的。”“大明虽然地大物博,但资源也不是无限的……”朱元璋插话说道:“可不敢再这么说了,大明地确实大,但博不敢说啊。”“就单单种粮食这一点,大明北方如此广阔的耕地面积,产量还不如南洋几个岛屿。”“如果没有南洋的粮食,咱们的人力都要被耕地牵绊住。”“没有富裕的劳动力,你说的这个基建计划,也就无法实施了。”“所以,大明还是需要外部资源的,也就是你说的外循环,对吧”朱标、朱雄英、陈景恪三人都意外的看向他。不得了,不得了啊,太上皇竟然听懂了。“哼。”老朱冷哼一声。让你们小瞧咱,现在知道咱也不是吃素的了吧。朱雄英率先开口,敬仰的道:“皇爷爷真是太聪明了,您不说我都没有想到这些。”朱标也赞道:“这一点,爹领悟的比我快多了。”老朱四十五度角望天,一副傲娇的模样。只有疯狂抽动的嘴角,暴露了他的内心。陈景恪心下暗笑不已,恭维道:“陛下英明,确实如此。”“我们要利用天下的资源,来打造大明。”“所以,就必须要打造好外循环。”“不过外循环也是不同的,对待藩属国的态度,和对待其他国家的态度,就不能一样。”“为了区分两者,我将其分为大内循环和外循环。”“大内循环,就是我们和藩属国要建立的关系。”“藩属是我们帝国计划的核心,不能单方面的掠夺他们的资源,而是要带领他们一起强大一起富裕。”“爪哇岛盛产香料,那就让他们安心种植香料。”“然后其他藩属国,用自己的特产从他们那里换取香料。”“而爪哇,也可以用自己的香料,从其他各国换取所需的物资。”“有些岛屿盛产粮食,就让他们发挥特长,想办法产更多粮食……”“大明的任务,是负责建立并维护这套循环体系。”“通过大内循环体系,让大明和藩属体系一起成长。”“同时,大明也可以通过大内循环体系,更好的控制藩属国。”“对待纯粹的外国,适用外循环体系,具体怎么做则要视情况而言了。”“与大明交好,亲近大明的,可以适当给一点甜头。”“仇视大明的,那就是单方面资源掠夺。”“最终实现大明的长治久安,帮助大明跳出王朝周期律……”这也是陈景恪为帝国计划,制定的实施方案。以藩属体系为根基,以大同思想为驱动力,以内外双循环为经济体系……将整个世界分成大明-藩属-外国三个层次。核心是大明,内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