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学傻了
有心理准备,得到准确结果,所有人都忍不住再次惊呼出声。一颗苗结果就是一斤一两,这里有一百零六颗呢。就算平均一颗结果一斤,那也是一百零六斤。要知道,这可是半分地,相当于一亩地两千一百多斤。这已经不是亩产千斤了,而是两千斤。这个结果,实在太惊人了。可事实就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信。接下来群臣也顾不上形象了,一窝蜂的去挖红薯。没有工具的就直接下手挖。一旁的解缙看的非常感慨:“若群臣皆有此心,何愁天下不兴。”方孝孺笑了笑说道:“人是复杂的,今日能为了良种失态,明日……”说罢摇头不语。陈景恪走到两人身边,说道:“不管怎么说,至少在这一刻,群臣的心都是至诚的。”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表现的很至诚。在众人的努力下,半分田的殷薯很快就被挖了出来。最后上秤一称,不多不少正好一百零六斤。这个结果再次引起众人惊呼。半分田一百零六斤,亩产就是两千一百多。这可是亩产两千斤啊。汤和眼珠子一转,立即下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群臣也反应过来,立即跟着祝贺。什么陛下仁慈,上苍才有此良种降下云云,一个比一个夸的厉害。良种当前,最不喜欢阿谀奉承的老朱,都高兴的合不拢嘴。不过他依然保持着理智,对这个产量给出了中肯的看法:“咱这半分地,用的最好的水肥每日精心照料,普通百姓家哪有这个条件。”“所以正常产量不可能这么高的。”李善长接话道:“不过就算折半,也是惊人的产量了,此实乃陛下之功也。”其他人纷纷附和,都是陛下的功绩啊。甚至有人喊出了大明将永无饥馑的口号。对此大家都是一笑了之,纯当他高兴疯了口不择言。方孝孺的唯物史学早就给出过定论,生产端固然重要,但分配端也同样重要。很多饥荒并不是生产端出问题,而是分配端出了问题。这个理论已经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殷薯产量高固然好,可靠它想实现永无饥馑就是笑话。不过也不能因此就否认它的优势。粮食多了,漏给底层的就多一点,能少饿死一些人。至于品尝殷薯,这个建议没人敢提。就这么点全都是种子,谁敢提议吃种子粮啊?不过老朱也不是死板的人,挑出一些特别小或者有损伤的,给大家每人分了一小块。品尝之后清脆甘甜,吃起来口感非常好。这下众人再无疑虑,此真乃济世良种。陈景恪也被分到了一小块,只有一颗鸡蛋黄那么大。他仔细品尝,确实是前世的味道。二十多年没吃,他都快忘记这种味道了。但他相信,以后前世的种种,必将在这个世界出现。甚至发展前景还要超过前世。这就是他穿越最大的意义。解缙品尝过后不停点头,表示回去一定要大书特书,向天下人介绍这良种。陈景恪就趁机将薯叶的吃法,以及薯藤的用处都大致讲了一下。这让解缙更加高兴。百姓最困难的,就是粮食收获前的那两个月。旧粮吃完新粮未收,俗称青黄不接。那段日子最是难熬,百姓只能吃野菜过日子。即便现在生活有所改善,在青黄不接的时期,百姓依然是半粮半菜勉强果腹。如果薯叶子也能吃,那对百姓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好消息。接着他又仔细询问了殷薯的种种情况,包括育苗、种植、照料等方法。陈景恪就趁机将前世的经验,夹杂着告诉了他。等这些消息传开,能为殷薯的推广创造一些条件。看着兴奋的众人,方孝孺却说道:“恐怕世人永远都不会知道,良种的发现,景恪居功至伟。”解缙不解的朝他看去。陈景恪也很莫名其妙:“良种是陈永和他们千辛万苦寻回,与我有什么关系?”方孝孺说道:“若无你主张开海,他们哪有机会出去探险。”陈景恪露出一个大无语的表情:“那照你这么说,这一切都是老祖宗的功劳。”“若没有祖宗哪来的我们,没有祖宗造出来的船,我们怎么出海?”“我看你是研究唯物学研究出毛病来了。”“虽然万事万物都有内在联系,不能孤立看待,可也不是你这种联系法啊。”解缙也失笑道:“方兄你研究学问研究傻了啊,这话可不能对外人说。”“否则人家还以为陈伴读要抢人功劳呢。”方孝孺皱眉道:“我这么说真的有问题?”陈景恪肯定的道:“有,有大问题,你这简直就是地痞盲流思维。”方孝孺却露出释然之色,说道:“那就好,看来我之前确实糊涂了。”这下轮到陈景恪和解缙搞不懂了,你这是闹哪门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