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张郃曹彰 轮番上场
苍老又振聋发聩的声音,由贾诩的口中发出,然后不断响彻在大殿内。
能让贾诩如此激动,看来如今的局势对曹魏的确不太好。
当“街亭”二字在贾诩的口中不断重复的时候,殿内众臣的眼神都汇聚到曹叡身后那副地图上的某个小点上。
那个小点,正是地名为街亭的所在。
曹叡见贾诩情绪过于激动,他怕本就体弱的贾诩,太过于激动一下子背过气去,因此起身为贾诩抚起后背顺起气来。
但贾诩却婉拒了曹叡的好意。
这一刻,饶是再怎么稳健的他,也不能再继续保持低调了。
贾诩颤颤巍巍的站起身,然后用一双浑浊的眼睛看向王凌道:
“君之策,不符合当下情势。”
贾诩开口就是对王凌计策的不赞成。
而贾诩的眼光虽浑浊,但是在贾诩浑浊的目光中却隐藏着几分锐利。
当初面对贾诩这样的目光时,连司马懿都会感到心惊,更何况王凌呢?
在贾诩目光的凝视下,王凌不再将眼前这人当做声名狼藉的恶人,他反而想起了贾诩为何会声名狼藉的原因。
李郭之乱,宛城袭杀,抹书相间,一语立嗣.
这一个个词条,皆代表着贾诩以往在世人呈现面前的奇策。
而那每条奇策背后,莫不都埋葬着无数人的鲜血,甚至贾诩曾一手埋葬了大汉再生的希望。
毒辣、精准,是贾诩在曹魏大臣心中,最为公正的评价。
现在当这样的人物凝视自己时,哪怕贾诩没有特意的流露出恶意,但王凌心中还是感受到一阵恶寒。
在难言的情绪之下,王凌下意识地对着贾诩一拜道:“太尉有何良言,臣愿闻其详”。
别管出身高门的王凌,往日私下里多么看不起贾诩,但贾诩为大魏立下的功绩,及他当下在大魏的地位,都远远在王凌之上。
这由不得王凌在表面上,敢对贾诩有半分不敬。
听到王凌的话后,贾诩便立马说出了他的想法:
“彦云方才所言,要先云集大军击破糜旸所部,再前去救援陇右,若我军如此做的话,则正好遂贼军之愿也。
糜旸聪慧异常,当下他手中大军虽不多,然我军之前出兵讨伐彼时,彼手中兵力又何曾多过?
然而我军又何曾赢过?”
当贾诩说出这一番话后,不仅王凌哑口无言,就连满殿群臣都对贾诩的话,都提不起半分反驳的念头。
事实胜于雄辩。
见满殿群臣皆无言后,贾诩又紧接着说道:
“当初我军士气高昂,兵力众多时,都不能速胜糜旸,何况当下糜旸声威著于关中,又倚精兵占要道乎?
纵使糜旸见我军势盛,暂时从斜谷口退却,但有着褒斜道的存在,糜旸可随时相机率军再出斜谷口。
到那时我军还北上与否?”
“糜旸之所以会甘愿作为疑军,一是为声东击西令陇右空虚,二是令我军对他万分忌惮,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从而为刘备争取时间。”
贾诩的这番话,更说的满殿群臣面面相觑。
他们之前倒是没想到这一点。
殿内大部分魏臣,一听到糜旸在长安外,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要赶紧解决掉糜旸。
但他们却从未想过,这恰恰是糜旸想让他们做的。
一万大军用来攻打长安是很难的。
但要是单单借助地利守住大营,那么在一段时间内,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待点明糜旸的意图后,贾诩才拄着木杖来到地图下,以手虚指地图上的街亭言道:
“贼军既将主力用去攻打陇右,则贼军势必想吞并整个凉州。
因凉州之要,在于陇右也。
而当下陇右之要,却在于街亭!”
说到此,贾诩的语气越来越严肃。
“街亭位于陇山山脉之下,地势虽不险峻,但却亦不是一处易攻之地。
我军若想救援陇右,无非从长安发兵,经陈仓才能进入陇右。
但如今贼军主力皆在天水郡,我军若经陈仓从天水郡的道路进入陇右,则粮道容易为刘备率军所袭。
故而我军要想顺利派遣援军进入陇右,则必须急命一上将从长安疾行至陈仓,然后再从陈仓转道翻越陇山山道进入陇右中。
要想达到此目的,则街亭必然不容有失。”
“只要我军能先一步抢占街亭,那么贼军就无法封锁我军进入陇右之通道,加之陇右二郡得知有援军到来,更会激起他们守城的决心。
到那时,我军才能有充足的时间,源源不断调集军力物力,与贼军在陇右决战。
若我军一旦蹉跎,让贼军提前派遣一上将据守街亭,不但我军援军将无法